挖掘紅軍故事 投身鄉村振興
退役老兵的執着
任勇帶領村民共同奮鬥,金橋村從昔日省級一類貧困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和美鄉村。
退役11年來,任勇一直扎根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一線,書寫着老兵永遠的忠誠。
更多精彩請掃碼
大暑已至,蟬鳴聲聲。從村口駛來三輛小車,停靠在湄潭縣魚泉街道金橋村金橋組主幹道。
“順着這條主路往前走,我們先去參觀紅色記憶陳列室。”村裏負責講解的黃元桃上前迎接。
這個小小村寨,每天都有全國各地的游客來訪。
“歡迎歡迎。”金橋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任勇也跑了過來。穿着白襯衫、迷彩褲和運動鞋的他,皮膚黝黑,身姿矯健。
一路上,黃元桃給大家講述陳列室建設背後的故事。“這個故事還得從任書記有一次召開群眾會説起,會上有人提起金橋村曾經有一位‘紅軍中的花木蘭’李小俠……”2019年剛來金橋村的他,聽到這個故事,敏感的神經一下就被擊中了。
女紅軍李小俠於1980年至1983年居住在金橋村金橋組,她的故事一直在當地流傳。“紅色精神能激勵一代代人更加熱愛自己的國家。”作為一名曾有12年軍旅生活的退役軍人,“傳承紅色基因,講好遵義故事”這幾個字任勇一直牢記在心。
他隨即上網搜索,發現鄧穎超、李伯釗、陳雲等革命前輩的回憶錄裏,都提到了這位女紅軍——李小俠,《紅星報》《遵義日報》也報道過她……越來越多的故事呈現在眼前。
“經多人介紹,我們找到李小俠的家人,帶回了三張她穿軍裝的個人照。”當地人口中的傳言與現實産生了鏈結。村裏決定由金橋村駐村工作隊和金橋村黨總支副書記張鳳組成專班繼續跟進,前往習水、婁山關、甕安、遵義、茍壩等地尋訪李小俠的相關信息。
兩年多的資料收集,十余次的登門拜訪,中國工農紅軍遵湄綏遊擊隊女紅軍李小俠的故事逐漸清晰。李小俠的家人陸續捐出她遺存的竹拐杖、手錶、衣服、布票、糧票,以及與李伯釗等老戰友的合影照片和自述手稿等。
任勇想辦法籌集資金,帶領村委班子利用閒置房設立了女紅軍李小俠的紅色陳列室。2021年開展,當年就有6萬多人前來參觀。
看著大小車輛一車一車把人拉進村,任勇有了更新的想法:“一定要將李小俠同志在村裏曾經的居住地打造成紅色景點,既保護了紅色遺存,又引流助推鄉村産業發展,兩全其美。”
構想一點點完善,從外觀設計到屋內擺設及內容展示,任勇帶着村幹不停琢磨,不停建設。今年3月5日,在李小俠同志曾經居住地原址上建設的紅色記憶陳列室正式對外開放,展陳了紅軍遵湄綏遊擊隊戰鬥的紅色故事,介紹李小俠加入紅軍的事跡,陳列着她用過的書桌、床和衣櫃等。
“一個村能挖掘紅色文化,打造出這麼一個陳列室,確實非常不錯。”
“任勇思路清晰、執着且有奉獻精神,他這個帶頭人讓金橋將文化和産業很好地結合,起到了示範帶動的作用,新時代需要這種新典型。”
前來參觀的人們不吝讚美之詞。
截至目前,到該村參觀陳列室的人數已達20余萬人次。這個昔日的省級一類貧困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和美鄉村。2023年,金橋村集體經濟增收100余萬元。
“剛來金橋時答應群眾的,現在我全都做到了。”任勇數着手指頭説,修路擴路、安裝路燈、開辦農家樂和民宿、打造金橋·鬥門印象小鎮、發展産業、直播帶貨、修建紅色記憶陳列室、建成文化服務中心,帶領群眾共商共籌共建共管……
退役軍人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力量。11年來,任勇扎根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第一線,書寫着老兵永遠的忠誠,在新的戰場奮鬥拼搏出新的榮光。他的執着進取得到了上級組織的肯定和群眾的信賴,先後榮獲“全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全省模範退役軍人”“貴州省最美勞動者”以及湄潭縣“優秀共産黨員”“最美村支書”等稱號。(記者 胡曉梅 蔣洪飛 冉東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