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高質量發展生態底色——鋪展向新逐綠圖景-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厚植高質量發展生態底色——鋪展向新逐綠圖景

2024-06-14 09:10:48  來源:貴州日報

  初夏時節,行走在遵義市道真自治縣三橋鎮的梅江河畔,波光粼粼令人陶醉。曾因河道淤泥和生活垃圾堵塞多年的芙蓉江支流梅江河,經過疏浚恢復了往日風采。

  河道暢通不僅改善了流域環境,還吸引了來自重慶的旅游開發商投資建設“道真大峽谷漂流”項目,建成休閒漂流4公里、竹筏漂流5公里、激情漂流12公里及帳篷營地近80個床位。去年暑期營業後,經營紅火。

  通過系統治理,荒山灘塗變成了漂流樂園,日前,包括芙蓉江在內的11條(個)河湖擬獲評2024年度貴州省美麗幸福河湖。持續發力、久久為功,這不僅是梅江河一條河流的變化,更是貴州堅持生態修復帶來的一系列巨變之一。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的殷殷囑託,貴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斷做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篇大文章,着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加快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奮力在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中走前列作示範。

  曾經,地處喀斯特山區的畢節市赫章縣,“開荒開到山尖尖,種地種到天邊邊”,當地人越墾越窮,越窮越墾。如今,走進赫章縣平山國有林場林下倣野生天麻種植基地,樹林下,一排排土壟整齊地種滿了天麻,長勢旺盛。

  立足良好生態環境優勢,平山鎮依託4萬餘畝國有林場,在林下因地制宜發展天麻産業。從2021年試種500畝到如今的6500畝,從最初的銷售天麻鮮品到形成一條1200噸的天麻精深加工生産線,林下天麻實現産值數千萬元,成為當地一張亮麗的産業名片和帶動群眾增收的活水源泉。

  我省各地積極推進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林下經濟經營和利用林地面積從2020年的2203萬畝增長到2023年的3467萬畝,全産業鏈産值從2020年的400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759億元,有效盤活了全省的森林資源。今年第一季度,全省林下經濟全産業鏈已實現産值264億元。

  近年來,貴州高度重視建立健全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工作,積極探索,努力在拓寬“兩山”轉化路徑上出新績。

  4月中旬,在貴州生態産品交易中心舉行的“推動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暨首批省級林業碳票交易簽約活動”現場,首批貴州省林業碳票持有單位、購買單位和個人分別簽訂了交易協議,標誌着貴州首批省級林業碳票完成交易簽約。

  “頒發省級林業碳票,將破解地方林業碳票省內流通交易受限、計量標準不一等難題,有效盤活全省森林資源,強力助推全省生態産品價值實現。”貴州生態産品交易中心負責人介紹,2023年,我省各地開發林業碳票15張,完成林業碳匯銀行授信5.68億元,放款1.86億元,實現交易金額1201萬元。

  生態修復成效顯著,林下經濟蓬勃發展,生態資源“巧”變資産。今日之貴州,生態文明理念徜徉在如畫山水間、奔騰在綠色産業裏,一個蓬勃發展、綠意蔥蘢、生態優美、經濟崛起的貴州,正自信地向世界展示多彩新面貌。(記者 張弘弢)

[責任編輯:謝素香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