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環抱,綠水潺潺。登高俯瞰,古色古香的布依民居與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觀配合得天衣無縫、相得益彰,構成了一幅欣欣向榮、涓涓始流的田園水墨丹青——這裡是貴州省安順市黃果樹旅游區石頭寨村。
白水中流好“石”光
連日來的陰雨遮住了太陽的光芒,天氣不冷不熱。對於五月的黃果樹、五月的石頭寨來説,算是宜游的好日子了。漫步在石頭寨,布依族的老式石屋鱗次櫛比、層層疊疊,沿着山坡自下而上,布局井然有序。有的石屋房門朝向一致,一排排並列;有的組成院落,縱橫交錯;有的石屋有石砌的圍墻,從石拱門進出,整體上給人一種身處歐洲中世紀的感覺。而這其中,非遺蠟染傳承人伍德華家的石屋保存的最為完整。
房子以石塊築墻,用石板做瓦,高度在10米上下,共分為三層。據伍德華介紹説,這棟石屋以前一樓用來飼養禽畜,二樓供人起居,三樓儲存糧米。現在村裏很多像這樣的老房老屋都租給企業做民宿了。
白水河穿村而過(此處為黃果樹大瀑布上游),河上建有一座三十多米長、五米多寬的五孔石橋,名曰太平橋,蓋取“天下太平,萬物安寧”之意。橋面兩側有石欄,上面上雕刻着精美的圖案和文字:銅鼓、飛馬以及“八音坐唱”、長號迎客等布依民俗的由來等等。而靠近河水的橋身部分則長滿了綠色的苔蘚,給古老的石橋平添了一些生命力。
徜徉在白水河畔,舉目四望,但見青山隱隱、綠水淙淙,薄霧冥冥、楊柳依依。岸邊,到處都是野菠菜、蒲公英和艾草,滿眼翠綠。而在高大的榕樹中間,夾雜着周身花團錦簇的三角梅,色彩艷麗的倒影讓河水泛起了紅暈,一派寧靜的景象。不時會有鴛鴦在水中嬉戲,暫時打破這裡的清靜。所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用在這裡再合適不過了。
高山流水盡余歡
如果説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那麼白水河就是石頭寨的母親河了。村民們的生産和生活全都依賴此河。在這樣一個“壩子”裏,村民們高效安排了生産生活空間,人們在當地開山採石、結廬築屋,形成房屋層層密密的石頭村落,“石頭寨”也由此而得名。
寨子四週儘是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內裏則是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多少年來,村民們世世代代用智慧和汗水在此耕作,讓原來的荒野變成了如今的良田。尤其是在村裏的黨支部領辦農業合作社之後,村裏的紅米、鰱魚、小龍蝦等特色農産品都呈現出了規模化的發展趨勢,極大豐富了村民們的飲食選擇。
“賣包谷飯,豆腐腦,麻辣豆腐幹......”一輛紅色的三輪車駛過石橋,停在了一個巷口。不一會兒,一群從巷子裏跑出來的孩子便舉着零錢將三輪車圍了起來。好奇之下走過去一看,原來巷口雖窄,裏面卻是別有洞天——這裡正在舉行婚宴。
布依族的熱情好客絕非虛言。主人連忙招待,剛坐下,著名的布依“八大碗”便擺在眼前——豬腳燉金豆米、紅燒肉燉豆腐果、燉豬皮、酥肉粉條、排骨燉蘿蔔、素南瓜、素豆腐、五彩糯米飯。據説,這還是明代洪武年間調北征南時留下來的飲食習慣。當然,比起眼前的美味珍饈,更讓人大開眼界的則是“高山流水”——只見待客的布依族姑娘將五個土碗梯疊在一起,自釀的米酒從高處流淌到口中,雖説度數不高,可也有二十度上下,饒是行者武松到此,也未必能做到氣定神閒。
染作江南春水色
當然,除了美食美酒之外,新娘和其他女賓客身穿的蠟染服飾同樣讓人眼前一亮。
據伍德華介紹説,村裏這種蠟畫與染色相結合的藝術從秦漢時起便開始,傳承至今,已經有着千年歷史了。在少數民族地區,任何一種技藝都有一個傳説,蠟染自然也不例外。相傳,古時有位少女在游玩時,有幾滴蜂蠟不慎滴到了衣服上,怎麼洗也洗不掉。一氣之下,這位少女便把衣服浸在了染缸裏,待取出來時,發現有蜂蠟的地方並沒有染色,反而形成了美麗的圖案,這便是蠟染的由來。
而作為貴州安順蠟染的源頭和中心,石頭寨在蠟染工藝一代接一代的傳承中沒有中斷過。對於石頭寨的村民而言,蠟染與其説是一種高雅深奧的藝術,還不如説它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藝”。剛出世的嬰兒所用的小被巾、襁褓服,青年們戀愛、婚嫁時的腰帶、婚禮禮服,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床單、被面等等,大多以蠟染製品為主。
按照伍德華的説法,石頭寨的蠟染工序並不複雜,但過程費時耗力。先要將蜂蠟加熱熔化成蠟汁,用銅制的蠟刀蘸蠟汁在白布上描繪圖案。待蠟幹以後再進行染布,用藍靛將布染成藍色或青色,然後再把它放進鍋裏煮,使蠟從布上熔脫,原先繪蠟的地方就呈現出白色,藍白相間的圖案色彩十分鮮明,最後再經過漂洗就成了蠟染布。至於為什麼是藍色或靛青色居多,乃是因為山里長有大量的野生板藍根、便於就地取材的緣故。
花落時節又逢君
“您好,又過來啦。”在石頭寨一家名叫甜凱布依蠟染坊的蠟染店裏,女店主正熱情的招呼一位外地游客。這位游客在店裏買了裙子、手提包和繡花鞋,沒講價就結了賬,很是爽快。據店主人介紹説,這位客人是浙江紹興人,“五一”的時候已經來過店裏一次了,住在村裏的民宿裏,是來長期度假的。她還説如今村裏像這樣的回頭客也是越來越多。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青山幽谷,良田美池。我想,當初的伍姓族人途徑此處時,必是被這裡肥沃的土地和相對封閉的地勢所吸引,才決定在此定居的。村裏的祖墳歷經風雨侵蝕,墓碑的一角已經缺失不見,但石碑上所刻的碑文卻依稀可辨:洪武三年至同治十四年。從這裡不難推算出,石頭寨的歷史已經有650多年了。
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觀、飽經風霜的石頭建築、熱情好客的民俗民風、世代相傳的民族技藝,更有“布依古寨”的加持,讓村裏的旅游業日益興旺起來:蠟染一條街、布依民俗博物館、銀飾作坊、布依酒坊、各色招牌的農家樂和燒烤店......目前,全村的餐館、旅館、蠟染店等共有270家。與此同時,在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下,匠廬·村曉、石頭寨·雲端等多家精品民宿先後到此落戶興業,成為這座“古寨”的“新居”之一。除了遠方的游客之外,這裡還吸引了包括《96小時》《安順遇見》《現在就出發》在內的多個國內知名劇組來此進行影視和綜藝節目的取景拍攝。
物換星移幾度秋
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
近年來,在黃果樹旅游區黨工委、黃果樹鎮黨委和石頭寨村支“兩委”的共同推動下,河岸慢行系統工程項目順利完工,實現了對道路環境的提升和生態環境的修復及美化;結合“生態綠色,投資金色,産業特色”的科學準確定位,使精品民宿、無公害果蔬、布依燒烤等成為村裏的優勢産業;“錦繡計劃”的穩步實施,吸引了更多年輕人來從事蠟染這一行業,布依蠟染由此實現了從“養在深閨”到走向全國的華麗轉身;對於古村落的嚴格保護,讓更多的石頭民居得以完整的保存下來,也讓石頭寨做到了“名副其實”。
得益於西風吹作明岩去的百年石屋,得益於綠水護田將綠繞的良好生態,得益於銅刀蠟畫染到今的技藝傳承,得益於豐年留客足雞豚的古樸民風,得益於煙波江上使人愁的日暮鄉關,石頭寨才能在蟄伏650多年後,在玉壺光轉、蒼狗白雲之中另辟新路,在翠羽丹霞和蒼煙落照之間重獲新生,成為整個旅游區鄉村振興的弄潮兒。
1994年,這裡被定為中國蠟染之鄉;2014年,這裡被評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2019年,石頭寨村成功入選貴州第一批全省鄉村旅游重點村......而在今年,這裡將作為第十屆安順市旅游發展大會的舉辦地。屆時,高朋滿座、勝友如雲,石頭寨將迎來屬於自己在新時代裏、新征程上的高光時刻。(王喜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