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景區旁這家農家樂開業五年不漲價,一心做優品質和服務——
一張陳舊菜單“點出”百萬元年營業額
“鵬程街道橋頭社區有一家叫‘小橋流水人家’的農家樂,味道真不錯。”3月27日,記者在&&杜鵑管理區採訪,聽到朋友推薦,於是前去嘗嘗。
這家農家樂離花海文化城不遠,坐落在山溝裏的公路旁。正值中午用餐時間,兩層小洋樓裏的包房和院壩裏有了不少客人。
“老闆,點菜。”
“稍等,馬上來。”
老闆黃天慶一邊接電話,一邊拿來看起有些陳舊的菜單。“不好意思耽擱了,人在廣東的老顧客打電話訂餐,他的幾個朋友正在&&杜鵑旅游。”
“你這個菜單看起來有些年頭了,生意這麼好,咋不換張新的。”
“5年了,從來沒換過,因為我們沒漲過價。剛才訂餐的老顧客,覺得我這裡菜好吃還實惠,就向他朋友推薦。”黃天慶笑呵呵地説,“這張菜單,也藏着我們創業成功的秘訣。”
近年來,依託世界級旅游資源綿延&&的杜鵑花海,&&杜鵑景區旅游越來越火爆。
2019年,看著離景區只有幾公里的橋頭社區上寨組守着景區卻吃不上“旅游飯”。街道幹部對黃天慶夫婦説:“你們在外面闖過,見多識廣,要不帶頭把農家樂做起來。”
幾番勸説下,夫婦倆把五間空余的房子簡單裝修,取了個很有詩意的名字——小橋流水人家,農家樂便開業了。
“雖然開業了,有沒有人來吃,心裏也沒底。”黃天慶説,離景區近,但位置還是相對偏僻。
怎樣吸引游客?夫婦倆一商量,決定從做優菜的品質着手,“菜香客自來”。
“菜我們自己種,臘肉也是自己熏的。有時自己種的蔬菜不夠了,我也只買農戶出産的新鮮蔬菜。”黃天慶説,要讓顧客在這裡吃到地道的農家菜。
農家樂的招牌菜是豆花魚,黃天慶堅持自己做豆花。“有一次實在太忙,我從街上買了點豆花回來做豆花魚,食客一吃就説不是我做的。從此不管忙到多晚,第二天我都六點起床做豆花。”
菜的味道好、品質硬,農家樂聲名遠播,生意越來越好。
“生意好,漲點價才能賺更多嘛。”記者打趣地問。
“我們誠信經營,大多都是回頭客,如果漲價,可能就沒人來了。”黃天慶坦誠地説。
記者打開菜單看到:青椒土豆絲12元,火煙豆干16元,大方宮爆肉30元……確實比較實惠。
“豬肉大幅漲價那一年,同行有的漲價,有的不漲價但減少了分量,我們堅持價不漲量不減。前年魚漲到18元一斤,小米辣漲到38元一斤,我們堅持豆花魚35元一斤價格不變,蔬菜米飯仍然不收錢。”黃天慶説。
一次,七個客人點了一條魚,炒了幾個小菜,結賬190元,都走遠了,其中一個顧客急匆匆跑回來問:“老闆,是不是算錯了?怕你吃虧喔!”
黃天慶急忙翻開菜單給他看:沒錯!“顧客都不信,我們家的菜這麼實惠。”
正是由於堅持五年不換菜單、不漲價,一心做優品質和服務,“小橋流水人家”的回頭客越來越多,“粉絲”噌噌上漲。
“現在來我們這裡吃飯的客人全國各地的都有,廣東、四川、重慶等地最多,基本都是回頭客或者朋友介紹過來的。”黃天慶自豪地説,農家樂生意越來越好,年營業額從最初的幾萬元到現在超過了100萬元。
時下正值杜鵑花季,大量游客來到&&杜鵑景區,黃天慶夫婦一如既往精心準備了上好食材,堅持不漲價。
“我們能夠吃上‘旅游飯’,靠的是&&杜鵑景區的旅游資源。我們開農家樂,就是要把游客服務好,讓游客玩得開心、吃得安逸。”黃天慶樂呵呵地説,只要游客源源不斷地來,還愁沒錢賺嗎?(記者 謝朝政 汪瑞梁)
記者手記
旅游“出圈”,需要服務優質。五年不換菜單、不漲價,堅持做優品質、服務顧客,是&&杜鵑景區旁這個農家樂的經營之本、成功之道。當前,圍繞資源、客源、服務三大要素,貴州正加快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需要更多像黃天慶夫婦一樣的人加入到發展旅游的隊伍中來,而像“小橋流水人家”一樣的誠信經營、優質服務,也將成為貴州加快推動旅游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