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為貴州省農業産業裝上智慧大腦-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數字化轉型為貴州省農業産業裝上智慧大腦

2024-02-22 09:33:52  來源:貴州日報

種養有“數” 致富有路

——數字化轉型為我省農業産業裝上智慧大腦

  赤水烏骨雞智慧産業研究院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推動養殖數字化、智慧化升級,解決傳統養殖中的痛點;

  平塘雲嶺精品水果數字化産業示範基地利用數字化管理系統,有效提升果樹管理科學化、精細化和標準化水平;

  貴陽貴安用好全國農田建設監測監管平台,對建成的高標準農田實行“圖斑化”管理,實現有據可查、全程監控、精準管理、資源共享……

  種養有“數”,給農業産業裝上“智慧大腦”。在貴州,大數據在農業場景的運用逐漸豐富,一批數字化、智能化系統的應用,極大地促進了“數字+農業”發展,為貴州農業現代化帶來新機遇,有力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冬日暖陽灑在清澈的水面上,波光粼粼。水裏的魚兒歡快地搖着尾巴,撲騰正歡,岸邊,幾名工人穿好防水服進到水池中,準備今天的捕撈。

  進入冬季起魚期,天柱縣邦洞街道觀州村的貴州中邦漁業發展有限公司水産養殖園裏熱鬧起來。一批鱸魚和鱖魚經過半年多的生長已經達到上市標準。

  “這批魚總産量大概有30萬公斤,因為水溫均衡、水質好,成魚的品質也非常好,十分搶手。一般都是批發商提前預訂,交付定金後,再上門來拉魚。”公司總經理張聖華説。

  在魚池旁的廠房內,工人正聚精會神地看著大屏幕上的數值,畫面顯示着魚池的水溫、溶氧量、PH值等數據,實時監測魚池情況。“這套智慧養殖系統能幫助我們及時了解關於魚池和魚的相關情況,便於科學養魚。”工人一邊説一邊調整攝像頭。

  隨着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中的廣泛應用,數字鄉村建設也成為實現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要條件。

  以互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在推動鄉村産業結構升級、催生新業態、激發生産活力等方面正發揮着重要作用。越來越多的“三農”企業開始運用大數據智慧系統進行生産。

  飼料線“一鍵啟動”,適宜溫度、濕度“一鍵調節”,在清鎮溫氏畜牧有限公司的肉雞養殖場裏,“智慧”二字處處凸顯。

  清鎮市暗流鎮韓家壩村,溫氏公司在這裡建設了20棟雙層平養全環控雞舍,“全環控設備上設置好肉雞生長周期中所需的生長條件,設備在肉雞不同的生長時期會自動調控溫度、濕度等。”清鎮溫氏韓家壩高效生態養殖小區現場負責人趙開林介紹,與傳統養殖方式相比,這種模式養殖的肉雞品質更好、損耗更小。

  如今,清鎮溫氏韓家壩高效生態養殖小區已成為省內首個“高效率、全環控、機械化、自動化”的現代養殖示範基地,年出欄商品肉雞200萬羽,産值近7000萬元,可帶動合作養殖農戶每年增收530余萬元。

  大數據賦能,智慧加碼養殖,在數字化加持下的農業産業以其便利化、標準化、高效率等特點為農業農村現代化賦予了生機與活力。(記者 劉悅)

[責任編輯:吳雨 王雪松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