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貴州味·食在都勻-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1/18 18:14:03
來源:新華網

愛上貴州味·食在都勻

字體:

  新華網貴陽1月18日電 早晨從貴陽出發,驅車100多公里,隨着向都勻的靠近,逐漸感受到雲霧的增多。在那雲霧繚繞的山水之間,藏匿着不少牽動着食客味蕾的美食。

  早上十點半左右,黎煥幾十平米的特色粉麵店還擠滿着人。黎煥的愛人詢問每一位進店客人的喜好,根據客人要求“下粉”,撈出,傳給黎煥。黎煥則根據口味,在每碗粉放上臊子,辣椒、各色滷味小吃,撒上蔥花,最後加一勺子高湯,再傳給食客,夫妻倆這個默契的配合已持續20多年。每日,兩人都會提前鹵好各種小吃,備好佐料、熬製高湯,從凌晨五點過忙到晚上七點左右。夫妻兩人,外加請的兩個阿姨,都勻街邊這個幾十平的小店,生意好時可以賣出三百多碗粉。除了黎煥的小店外,走在都勻的街上,隨處可見各種粉面館。

黎煥在店內忙碌。新華網發(方永琼攝)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每一個地區都有一碗代表性的麵食。貴州稻作文化悠久,早在先秦時期,這個地區的先民便在平緩的壩子中開闢田地種植水稻,磨米成槳,做成米粉。和武漢的熱幹面,重慶的小面一樣,羊肉粉、牛肉粉、豬腳粉等各種粉面早已成為都勻人日常飲食的一部分。

店內特色牛肉粉。新華網發(方永琼攝)

  衝衝糕是都勻人兒時的回憶,承載着濃濃的鄉愁。“過年要吃衝衝糕啦,吃了衝衝糕才會長得更高,運氣更好”。衝衝糕作為黔南特色小吃,有着不俗“實力”。衝衝糕源於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獨山縣,是用糯米和秈米製作成的一種食物,距今已有百年歷史。在電飯鍋和高壓鍋還沒有普及的年代,衝衝糕用木蒸子和大鐵鍋製作,木蒸子使糕點更柔軟香甜,帶有一點木材香味,口感更具有韌性。社會的發展為美食積澱了底蘊,也帶來了創新。由於高壓鍋上汽更快,現在衝衝糕製作已經採用高壓鍋衝氣了。糯米與秈米交合磨成的粉,將小竹杯塞得滿滿當當,經過高壓鍋出氣孔的猛衝,胖乎乎的衝衝糕瞬間成型。取出,裹上黃豆粉,加上花生碎、少許白砂糖、秘制粉末,就是一份定制的地域特色小吃了。一勺入口,外層花生和黃豆粉的香氣四溢,裏層米糕軟糯彈牙。

衝衝糕製作。新華網發(方永琼 攝)

原味衝衝糕。新華網發(方永琼 攝)

  中午十一點左右,走進石板街,陣陣米飯的清香就撲面襲來。石板街位於都勻市區廣惠路中段,已是當地人日常生活、周末閒暇游玩的街道。街上人來人往,經過無數雙腳板的磨礪後,一萬多塊凹凸不平的石板在自然光的照射下顯得锃亮。從石面的釉光中,足以窺見其600餘年的喧鬧。

都勻石板街。新華網發(方永琼 攝)

  都勻石板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現全長312米,路面以11000余塊青石鋪砌而成。在街坊的兩頭,各矗立有一對大石獅。南面接口處,建有古門樓。街道兩旁,古樓鱗次櫛比,青瓦、紅墻、雕花門窗,古樸雅致。每逢傍晚,石板街便會陸續擺出“潮汐攤位”,其中的小吃種類琳瑯滿目,令人垂涎欲滴。

都勻石板街。新華網發(方永琼 攝)

  四川麻辣,湖南香辣,貴州則是酸辣。酸到咽口水,辣到流汗水,大口咀嚼,小口細品。“ 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躥躥”。這句俗語反映了貴州人對於酸味食物的獨特偏好。在貴州的飲食文化中,酸味被視為一種不可或缺的口感,被認為具有開胃、解膩、提神的作用。當地人認為長時間不吃酸味食物,會導致身體狀態的不適和行動的遲緩。

  在貴州各種酸味食物中,酸湯牛肉是貴州人近年來的餐桌新寵。選一塊上好的牛肉,順着紋理的方向,切成一個硬幣厚的片,來點胡椒、蠔油和生抽、蔥姜水、澱粉抓勻,再倒入一點食用油鎖住水分,腌制幾分鐘。搭配上其他分切的牛雜,再上幾個特色涼菜,上一鍋紅酸湯,一桌具有貴州特色的酸湯牛肉就上桌了。紅色酸湯色澤誘人,牛肉酸香滑嫩,各種涼菜口感豐富。除此之外,牛場辣子雞、墨衝角角魚、太師餅、冰粉等各種美食也是琳瑯滿目。

  食物是文化的敘事,各種特色吃食反映了都勻豐富的歷史、地理、氣候和社會習慣。這些美味的小吃承載着人們對於傳統的熱愛,同時也展現了社會發展的痕跡和文化的多元性。(方永琼)

酸湯牛肉。新華網發(方永琼 攝)

特色涼菜折耳根。新華網發(方永琼 攝)

特色涼菜米豆腐。新華網發(方永琼 攝)

【糾錯】 【責任編輯:吳雨 王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