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中國菜、喝貴州酒,成為泰國流行的一種餐飲文化——
醬酒香飄湄南河畔
在泰國曼谷的湄南河畔,一座“迷你”的茅&博物館——中國茅&泰國品鑒中心坐落於此。在館中,展示了茅&酒以“敦煌飛天”為原型,將古絲綢之路的悠悠駝鈴、古道羌笛濃縮在一枚小小商標裏,帶着濃烈酒香漂洋過海的故事。
2023年12月15日,記者來到這裡採訪,場館雖小卻內藏豐富:飛天壁畫環繞四週,表達出來自古老絲綢之路的東方意象。中國十大名畫、十大山水、十大花鳥、十二生肖以及五十六個民族的珍藏版茅&酒,置於展示櫥窗內。
該博物館由泰國暹龍酒業有限公司、H.P.供應營銷有限公司等聯合打造而成。“我們花了兩年多時間,去尋找這些藏品。許多當地人都會來這裡體驗中國酒文化。”H.P.供應營銷有限公司銷售主管納查婭因為一瓶酒愛上了中國。她選擇與中國人一起工作:“在泰國,重要的場合總會出現産自中國貴州的茅&酒,我們通常會在特別的場合跟特別的人們分享。”
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來説,茅&酒不僅僅是一瓶好喝的酒,還是一張有魅力的中華文化名片。
70年前,貴州茅&開始出口到包括泰國在內的東南亞市場。經過多年的市場拓展,“吃中國菜、喝貴州酒”成為泰國的一種時尚。品味美食,品味一杯醇厚細膩的中國白酒,在酒香瀰漫中感受美好、讀懂中國——這種餐飲文化,令無數泰國食客為之驚喜。
作為泰國本土知名的品酒大師,泰國暹龍酒業有限公司總裁畢亞鵬認為,貴州白酒流行泰國餐桌,泰國消費者喜愛的不僅僅是産品本身,更是其背後的中國文化,“在泰國,茅&酒是搶手的中國貨。”
一瓶酒好比一座橋,連接着中泰的淵源與友誼。泰國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地區,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地,也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夥伴。2023年是中泰建交48周年,隨着兩國文化的深入交融,“民心相通”已成為兩國合作最堅實的基礎,友好符號的效應愈顯重要。泰國公主瑪哈·扎克裏·詩琳通數次踏訪中國,其中就到訪貴州,將中國酒文化帶入泰國尋常百姓家。
記者走進泰國免稅店了解到,這裡的單一産品銷售冠軍一直都是茅&酒。這一瓶來自貴州赤水河畔的佳釀,昔日因“川鹽入黔”的商品流通之路走出茅&小鎮,如今通過更多元的方式,做強民族品牌,傳播中國文化,贏得全球矚目,最後實現了跨越山海、香飄世界。(記者 田旻佳 陳大煒 朱紫蒨 周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