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速,為城市與企業發展帶來新動能——
從“硬聯通”到“新聯通”
12月16日,目前貴州運營里程最長、客運量最大、運行速度最快、智慧程度最高的地鐵線路——貴陽軌道交通3號線開通,其信號系統完全由海信自主研發,國産化率達到100%。對海信來説,這是自主信號系統在城軌行業“零的突破”。
從“硬聯通”到“新聯通”,貴州以“東數西算”工程為牽引,包括5G、數據中心、城市交通軌道、新能源充電樁等在內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持續強化,信息資源得到深度整合,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進一步打通,為城市與企業發展帶來新動能。
網絡基礎設施邁向更高層次。10月底,全省1145個鄉鎮實現充電樁全覆蓋一個月後,省政府&&《關於加快新能源汽車産業高質量發展推進“電動貴州”建設的指導意見》,推動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集聚發展。
《意見》明確,到2026年,貴州充換電站設施規模、運營質量顯著提升,建成充換電站2300座以上,充電樁49萬個以上,其中公共充電樁5萬個以上,充電服務能力達到480萬千瓦。
打造面向全國的算力保障基地、國家數據生産要素流通核心樞紐,全面支撐數字經濟發展創新區核心區建設。目前,貴州建成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國際數據專用通道、根服務器鏡像節點和國家頂級域名節點,成為為數不多具備三大信息基礎設施的省份。
數據顯示,2023年,貴州將新建5G基站3.07萬個,累計規模達11.54萬個,5G網絡即將覆蓋13243個行政村;全省互聯網出省帶寬累計達4.35萬Gbps;全省光纜線路長度突破191萬公里。
算力基礎設施利用效率提升。12月19日,貴州省社會科學院發布《“東數西算”工程算力保障報告(2023)》(綠皮書)和“東數西算”工程算力保障指數。根據測算結果,貴安、中衛、慶陽、和林格爾等數據中心集群保障能力較強,其中貴安數據中心集群算力保障指數為57.02,為全國第一。
“算網時代的到來,加速了人們對算力應用的需求升級。”貴州經濟智庫專家楊廷章説。
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算力核心産業規模達到1.8萬億元,算力每投入1元,帶動3至4元的GDP經濟增長。
11月25日,在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指導,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主辦的“華彩杯”算力應用創新大賽全國總決賽上,“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貴州)主樞紐中心——存力集群項目”獲優勝獎。
貴州依託廣泛的算力資源,互聯網業務發展持續提速,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全省共有互聯網業務持證企業828家,完成互聯網業務收入380.6億元,同比增長20.1%。
應用基礎設施形成新質生産力。新質生産力以深化新技術應用為重要特徵。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成為新型通用技術,對越來越多行業和産業發展産生賦能效應。
12月初,在2023Web3.0創新大賽暨頒獎典禮上,貴陽信息技術研究院的享鏈主權區塊鏈聯盟鏈榮獲“2023年度優秀城市鏈”。
“享鏈”是國內第一款主權區塊鏈核心技術&&産品。兩個月前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可信區塊鏈:開放許可鏈能力要求與評估指南》,“享鏈”獲評為國內首個卓越級開放許可鏈&&。目前,已在貴州數字鄉村、靈活用工、數字酒倉等10個場景開展試點應用。
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貴陽貴安三年攻堅行動》指出,從2023年到2025年,每年將圍繞應用基礎設施打造數字場景200個(含5G數字應用場景100個)。
同時,堅持建用並重、以用促建,聚焦政務、金融、農業、醫療、教育、交通、工業等領域業務需求,重點推動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賦能垂直行業數字化轉型,以場景應用牽引帶動數字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記者 方亞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