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克難關 就近就業促增收 景區人數創新高
貴南高鐵暢通發展“大動脈”
今年中秋國慶“雙節”期間,荔波共接待游客126.47萬人次,同比增長618.57%,過夜游客10.27萬人次,同比增長138.96%;小七孔景區、瑤山景區等游客接待量創歷史新高……數據背後,是貴南高鐵開通運營為荔波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注入的新動力。
這條貴州唯一時速350公里的“大動脈”,凝聚着所有建設者的汗水和智慧,中鐵四局貴南項目部便是其中之一。
2018年1月進入貴南高鐵貴州項目現場以來,中鐵四局黨委和子公司黨委以及基層5個黨支部,樹立“一切工作到支部”“支部工作到現場”的“大黨建”思維,以黨建為引領,以高質量黨建推動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強堡壘,當模範,爭先鋒,在整條貴南高鐵標段中走前列、做表率、作貢獻。
“貴南項目進場後,積極響應獨山縣、荔波縣脫貧攻堅工作號召,項目經理部聯合獨山縣總工會籌集活動資金幫扶該縣基長鎮馬尾村,受到了地方政府及村民的好評。”貴南項目黨支部書記伍文軍介紹,中鐵四局始終堅持“企地共建”工作思路,積極通過黨建聯建、項目幫扶等造福沿線群眾,融洽企地關係。
“在家門口上班,收入不比在外打工少,還能照顧家裏老人和孩子,而且自己也掌握了一門技藝。”2019年3月,原本在深圳務工的基長鎮獅山村村民莫學亮,到貴南項目拌合站應聘,在項目部的培訓下,熟練掌握了混凝土試驗儀器設備操作技巧,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顧家兩不誤。
中鐵四局貴南5標項目優先吸納沿線群眾就業,已累計優先安排當地群眾在家門口的高鐵工地就業超2100餘人次,支付工資超2億元。
貴南高鐵是中國“八縱八橫”高鐵路網重要組成部分,項目穿越了地質環境複雜多變的中國南方喀斯特地貌,沿線不良地質點、地質災害點、環境敏感點眾多。科技創新,成為中鐵四局不斷啃下“硬骨頭”的重要法寶。
“銀坡河特大橋20孔56米節段預製膠結拼裝簡支箱梁,是中鐵四局二公司首次施工該類型橋梁,也是貴南高鐵貴州段唯一一座。作為標段重點項目,經理部成立技術攻關小組,搭建‘貴南團隊創新工作室’平台,邀請專家論證評審,與專業企業合作,加強攻關,終於掌握節段預製膠結拼裝箱梁施工關鍵技術。”該項目負責人介紹道。
為保障施工進度,中鐵四局貴南高鐵貴州段項目部成立了黨員創新工作室,由黨員領銜技術攻關與創新。“成立黨員創新工作室的目的,就是要讓黨員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充分發揮黨員攻堅克難的精神,把業績鐫刻在黔南大地上,推進貴南高鐵順利建設。”伍文軍説。
從研發空心墩內循環使用伸縮式操作平台,確保高處作業安全,提高翻模施工效率,到創新工藝流程,攻克喀斯特地貌岩溶強烈發育地區樁基串珠狀溶洞施工技術難題……黨員創新工作室在黨支部引領下,聚合集體力量,解決了施工過程中的一個又一個難題。
5年來,中鐵四局貴南項目部獲國際發明專利1項,國家發明專利10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7項,省部級工法3項,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等省部級榮譽5項。
“2018年入駐獨山開展貴南高鐵建設以來,在貴州段全線,率先施工出第一根樁、完成第一個墩身、成功預製第一片機制砂試驗箱梁、架設第一孔箱梁,並實現第一個隧道順利貫通,取得了‘五個第一’的好成績。”回想起貴南高鐵建設,中鐵四局貴南客專貴州段項目工程部部長孟淵眼裏有光。
2018年開工建設,歷經6年施工,中鐵四局強化黨建引領,在黨委、政府和群眾的支持下,在科技創新加持下,不斷創新引領、攻堅克難,推動項目跑出“加速度”,交出了一份貴南高鐵建設的滿意答卷。(記者 張發揚 莫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