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創新投融資機制高質量提前完成177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貴州創新投融資機制高質量提前完成177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

2023-12-20 09:57:22  來源:貴州日報

夯實農業“耕”基 保障糧食安全

——我省創新投融資機制高質量提前完成177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

  冬季建良田,建好保春耕。貴州各地聚焦今年177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積極搶抓秋收後施工黃金期,為來年農業生産夯實基礎,一批批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陸續完工。

  “高標準農田項目建成後,將有效提升耕地質量,可實現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標準化農田格局,對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仁懷市高粱基地建設指揮部長崗片區負責人祝海説。

  “這條排洪渠邊上應該再設置一條方便旋耕機進去的路。”

  “這塊大田壩現在的溉渠還是土渠,還沒有硬化,漏水嚴重,建議再申請點投資,把這條溝渠納入計劃。”

  在甕安縣2023年高標準農田項目規劃區建中鎮白沙村、果水村現場,當地黨員、群眾代表對即將開工建設的2023年高標準農田項目提出規劃建議。

  這種以縣直部門、鄉鎮、村、業主單位、設計單位、農民為代表共建的機制叫作“六方會審”機制。村民切切實實地參與自家的農田建設,並在以工代賑中獲得報酬,讓他們感到安心。

  入冬,記者來到關嶺自治縣上關鎮宜所村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曾經參差不齊的“小田”已經被改造成完整的“大田”,機耕道串聯起整片壩區,村民正在管護剛剛栽種的油菜。

  對於“良田”與“差田”的區別,56歲的宜所村村民曾忠柳深有感觸:“我種地已經幾十年。特別希望把基礎條件差的田建成高標準農田。”上關鎮宜所村黨支部書記楊兵給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高標準農田改造以前,種糧食只能人挑馬馱,4個人一天才能收一畝田的穀子。就算80元一個人,一天就是300多元。高標準農田建設以後,可以實現機耕機收,140元就能收一畝,大大節約人工和時間成本。一畝田大概能收1200多斤穀子。如果不想自己種田,還可以流轉給合作社,一畝也有800元的收入。”

  …………

  貴州堅持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夯實農業“耕”基、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抓手,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在全省各地如火如荼地開展,耕作效率大大提高,更多農民因此受益。

  作為喀斯特岩溶地貌典型區域,貴州耕地分散,加上土地石漠化等因素,相比平原地區建設高標準農田的難度更大、成本更高。“如何解決資金問題,突破成本高這一瓶頸?”省農業農村廳農田建設處負責人在走訪時與施工方和村民座談,提出推進市場運作、統籌整合多元化投入模式撬動金融投入。

  貞豐縣在省、市兩級的指導下,探索投融資新模式。“中央和省級財政下達我縣的農田補助資金是每畝1500元,這只能做到最基本的土地灌溉、排水和田間道路的建設,我們做了測算,要想對土地進行平整、土壤培肥、宜機化耕作,每畝需3500元。”貞豐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徐方説,該縣通過組建以政府牽頭,財政、農業農村、自然資源等部門協調配合的工作專班,積極探索“以田養田”的投融資模式。“貞豐縣高標準農田建設旱改水項目實現新增糧食産能超2245萬公斤以上,這些高標準農田和旱改水的項目建成預計新增指標流轉收益可達13億元,利用這筆指標收益便可償還相關的貸款投入,達到‘以田養田’的良好效果。”

  除了“以田養田”,貴州省協調職能部門,積極推動投融資機制創新,探索多元化投入機制,指導各地通過統籌整合財政資金,利用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基金,鼓勵社會資本投入等多種方式拓寬資金投入渠道。在多方合力下,目前我省已高質量提前完成了今年177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

  此外,各地在建設中還探索形成了農民參與、部門盡職、全程監督的“635”工作機制,並引導農民通過以工代賑方式務工增收,讓農民成為了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參與者和獲益者。(記者 鄧鉞潔)

[責任編輯:鄧嫻 王雪松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