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絲綢之路到新時代高速公路,在修路過程中,中格兩國人民建立了真誠友誼——
鋪築幸福路 共續千年情
冬日,北京時間13時,陽光照射在烏蒙山脈之巔。此時,因為4個小時的時差,格魯吉亞剛好是早晨,太陽正爬到高加索山的半山腰。
在E60高速公路F4標1號隧道口前方,格魯吉亞技術員謝爾蓋手執對講機,與中國同事站成一排,等待着激動人心的那一刻來臨——
“轟隆隆!轟隆隆!轟隆隆!”隨着隧道裏傳來一聲聲炮響,大家熱烈鼓掌,互相擁抱歡呼。
“今天,標段的隧道全部貫通,裏面也有你的一份功勞!”當聽着同事豎起大拇指誇讚,謝爾蓋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用不太熟練的中文回答:“謝謝!謝謝!”
謝爾蓋與中國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是從三年前開始的。
2020年,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貴州交建集團所屬公路集團沿着古絲綢之路,翻山越嶺進入高加索山區,參與修建格魯吉亞的高速公路。在這裡,謝爾蓋遇見了貴州基建團隊,並加入其中。
路,是通向遠方的坦途,也是連接遠方的紐帶。“一帶一路”大道相連的,是國家與國家在絲路上的千年情緣。以路為媒,許多格魯吉亞員工,正是在與中國打交道的歲月中,成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成果的經歷者和見證者。
一條E60高速公路,不僅連接了格魯吉亞的東部和西部,也連接了中國與格魯吉亞的新友誼。
嘎嘎畢業於格魯吉亞庫塔伊西大學工程專業,他第一份工作,就來到中國企業,成為E60高速公路的建設者。修路、架橋、通隧道,家鄉一點一點在發生變化,嘎嘎很自豪:“我和中國同事並肩奮鬥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專業技術知識。我正朝着成為一名優秀工程師的目標努力。”
三年來,項目部司機尼科洛茲用行駛的里程數,記錄了與貴州團隊共同工作的珍貴情誼:“我喜歡所有的中國同事,他們友好、幽默,工作能力強、和辦事效率高。”尼科洛茲甚至把對中國的熱愛傳遞到下一代,他正在培養12歲的兒子説中文和學習中國文化,“期待以後,能帶着家人去一趟中國貴州。”
從邂逅到交往,從一起工作到惺惺相惜,中格友情樸實又真誠。友情還昇華到了愛情——格魯吉亞姑娘格蕾絲和中國小夥蘇韜雙向奔赴了一場跨國情緣。
格蕾絲在項目部工作,為了幫助中國員工克服語言難關,空余時間,她會主動幫助中方人員補習英語。蘇韜好學,遇到實在不懂的地方,便做好標注,找到格蕾絲請教。從最初的只能説幾個單詞,到能夠表達流暢完整的句子,蘇韜的英語説得越來越好,對格蕾絲的情愫也越來越明確。終於,在格蕾絲生日當天,蘇韜鼓起勇氣,用練了許久的英語認真告白。
2022年夏天,情投意合的兩人領證結婚。2023年,他們迎來了愛情的結晶。孩子的中文名字叫“蘇鴻喆”,“喆”是格魯吉亞的“吉”和中國的“吉祥”之意。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在路上,中國與格魯吉亞的建設者們,用雙手溫暖了冰冷鋼筋,用愛架起了聯通心橋。從古絲綢之路到新時代高速公路,兩國人民再續千年情,走出了一條擁有希望、和平與未來的幸福路。(記者 田旻佳 周雅萌 賴盈盈 黃怡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