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醫藥是我國重要的衞生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具有潛在的經濟資源和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為了鼓勵、支持、保護民族醫藥傳承、發展,發掘民族醫藥優秀傳統文化,培養民族醫藥人才,促進民族醫藥健康發展,充分發揮民族地方立法對縣域經濟發展的引領和推導作用,為民族醫藥事業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2023年2月10日,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民族醫藥發展條例》,並按地方立法程序報請省人大常委會批准。5月23日,貴州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聽取省人大民族宗教委員會作關於《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民族醫藥發展條例》審議結果的報告。5月25日,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審議批准通過,《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民族醫藥發展條例》將於2023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
《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民族醫藥發展條例》結合關嶺自治縣實際,就民族醫藥服務與管理、人才培養和民族醫藥研究、民族藥材發展與利用等作出針對性規定,明確了關嶺自治縣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民族醫醫療機構、民族醫藥從業人員等的職責、權利和義務。《條例》獲表決批准,對於充分利用自治縣保護民族民間醫藥資源、傳承和發展民族醫藥文化、促進關嶺民族醫藥事業持續健康發展、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好風憑藉力,資源再騰飛。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醫藥發展,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貴州省人大常委會也&&《貴州省中醫藥條例》。關嶺自治縣搶抓中醫藥發展、國發2號文件實施和貴州省委改革辦將關嶺作為“中藥材産業融合發展試點縣”的機遇,把中藥材産業作為鄉村振興的主導産業,深入挖掘關嶺豐厚的道地藥材資源底蘊,大力發展民族醫藥,助力關嶺自治縣中藥材市場做大做強,推動全縣中藥材産業高質量發展。
關嶺氣候立體、水熱同季,是野生道地藥材生長的絕佳之地,全縣共有中藥民族藥1600余種,其中貴州道地、名貴、大宗特色中藥材500余種,列入國家藥典藥材300余種,是桔梗、杜仲、天麻等中藥材的原産區域之一。關嶺民間中醫藥文化傳承歷久彌新,常年有2萬餘人在全國各地行醫賣藥,自發形成了花江鎮、崗烏鎮、百合街道辦民間藥市3個。進入“十四五”時期,作為“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貴州省20個鄉村振興夯實基礎縣”之一,關嶺縣委、縣政府錨定目標、立足優勢,積極融入國家中藥材標準化與質量評估創新聯盟、全國工商聯醫藥業商會發展戰略,將中醫藥作為鄉村振興主導産業,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實現“萬戶藥農、千家藥商、百家藥企、百億産值、十億稅收”的發展目標,建成道地藥材一二三産融合發展樣板區、西南地區道地藥材口岸交易樣板區、泛黃果樹大旅游圈康養樣板區,真正把中醫藥産業打造成為富民強縣的支柱産業。目前,關嶺自治縣中藥材種植面積突破15萬畝,主要種植花椒、生薑、何首烏、天門冬等20余個品種,年産量7萬噸以上,據統計,該縣仍有20余萬畝土地可用於中藥材種植,“小藥材”成就“大産業”基礎紮實。
近年來,關嶺自治縣抓堅持乘勢而上,搶抓機遇,全力推動中醫藥産業鏈條提檔升級,真正實現“一業興、百業旺”。目前關嶺縣建成優質種源繁育中心、中藥材飲片加工及倉儲物流配送中心、雲貴高原道地藥材關嶺集散中心、第三方檢測中心,和醫養一體化中心,五個中心相輔相成、相互支撐、相互促進,形成了“道地藥材標準化種植、生産加工、交易集散、康養旅游等一體化”産業發展格局,帶動全縣3萬戶以上農戶持續增收,産業助力鄉村振興的作用日益凸顯。
下一步,關嶺自治縣將從自然條件、資源稟賦以及産業現狀出發,深入推進全縣中藥材産業向標準化、産業化、效益化方向發展,把中藥材産業作為主導産業做大做強,實現産業增效、農民增收、生態增綠。(張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