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6月26日電(記者蔣成)每逢周末傍晚,貴州省黔東南州榕江縣城北新區足球場上就人山人海,座無虛席。自5月13日榕江(三寶侗寨)和美鄉村足球超級聯賽開幕以來,一個個精彩的進球、一份份接地氣的當地美食、一場場神秘古樸的非遺展演,讓“村超”火爆出圈、火遍全網、火出國門。截至目前,相關內容全&&瀏覽量超過200億次。
“這一天,榕江等了很久。”榕江縣縣長徐勃説。
6月17日,村民在貴州“村超”足球賽開賽前表演民族舞蹈。新華社記者楊文斌攝
記者了解到,“村超”火爆出圈並非一時運氣,而是厚積薄發的結果,是當地在一次次失敗後不斷總結經驗、持續探索的結晶。從2021年以來,榕江縣先後策劃了5次城市IP塑造活動,但結果都不盡如人意,效果有限。
第一次:賽事安全風險大,傳播受限。鬥牛是黔東南州群眾喜好的活動之一。2021年12月,榕江縣樂裏七十二寨的村民自發組織了一場鬥牛賽事,吸引了近兩萬人現場觀看。徐勃介紹,榕江縣結合當時侗年節的契機繼續舉辦鬥牛賽事,但是鬥牛賽事安全風險大,傳播受限。
2021年3月27日,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古州鎮高懂苗寨的開春節,苗族同胞舉行民俗鬥牛活動,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觀看。新華社發(王炳真攝)
第二次:缺乏民族文化的籃球賽事未能走遠。2021年12月,榕江縣在樂裏七十二寨鬥牛城籃球場舉辦“大山裏的CBA——首屆侗年節籃球邀請賽”,賽事吸引了周邊縣市的16支代表隊200餘人參賽,吸引了全國眾多游客。熱鬧的籃球賽豐富了當地群眾的侗年文化生活,增添了節日的喜慶氣氛。“由於當地沒有將少數民族文化跟籃球賽有效結合起來,最終只是曇花一現。”徐勃説。
2022年12月24日,貴州省榕江縣興華鄉擺貝苗寨的苗族同胞吹蘆笙、跳蘆笙舞,載歌載舞歡慶鼓藏節。新華社發(王炳真攝)
第三次:純傳統非遺文化缺乏廣大受眾。苗族鼓藏節是苗族每13年舉行一次的祭祖盛典,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其規模宏大,場面壯觀,內容豐富而神秘。2022年12月,榕江縣興華鄉擺貝苗寨舉辦苗族鼓藏節,這次活動完全遵從傳統儀式進行,歷時10天,從中可以看到苗族生産、生活、習俗等歷史風貌。活動現場熱鬧非凡,吸引近萬名外地游客參加,推動了鄉村旅游發展。但是村寨接待能力有限,純傳統非遺文化缺乏廣大受眾,缺乏産業接續,最終也只是一時熱鬧。
3月18日,榕江縣侗族婦女身着稻草衣參加“薩瑪節”活動。新華社發(李長華攝)
第四次:短暫的體育賽事帶動力有限。2023年3月,榕江縣策劃了榕江半程馬拉松比賽+三寶侗寨“薩瑪節”民間祭薩活動。民族風情巡游、祭薩大典、侗族千年文化的傳承、文體旅融合在這場活動中一一呈現。在鳴槍儀式上,世界級非遺侗族大歌、國家級非遺侗族琵琶歌等輪番上演,競技體育與民族文化得到一定融合,吸引了省內外3000多人參賽,提高了榕江的知名度,為三寶侗寨景區帶來大批游客。但是,活動是短暫的,沒有形成可持續的經濟拉動。
第五次:同質化競爭難以持續。2022年8月,&江縣鄉村籃球因其接地氣的辦賽風格迅速在網絡走紅。2023年3月,榕江縣積極學習&江成功經驗,又在樂裏七十二寨舉辦了鄉村籃球交流賽,一些知名的草根球隊、球員與榕江本地籃球隊伍同場競技,獎品也是接地氣的本地黃牛。活動吸引了大量觀眾,但是始終超越不了&江的鄉村籃球聯賽。“為了避免同質化競爭,所以就放棄了。”徐勃説。
徐勃(圖中藍衣者)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在多次的嘗試中,當地不斷總結經驗。榕江縣深知要想出新出彩,堅持人民至上、守正創新才是發展之道。最終,受眾廣的大眾體育運動足球結合豐富的民族文化這一思路被採納,“村超”應運而生。
“實踐證明,無論是體育運動還是非遺文化,單一的IP打造都很難出圈,必須將兩者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徐勃説,榕江足球有歷史底蘊、有一定競技水平、有群眾基礎,當地則有多元的民族文化,舉辦全民參與的足球賽正是榕江一直在尋找的適合當地比較優勢的新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