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返回首頁
>>正文

新華全媒頭條丨這裏,別有“洞”天

2023-05-27 09:53:40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貴陽5月26日電 題:這裏,別有“洞”天

  新華社記者趙新兵、歐東衢、向定傑

  億萬年來,貴州地勢經歷多次間歇抬升,超過5000個溶洞在此孕育而生。

  作為世界上重要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區,貴州綿延的群山裏藏著廣闊的“地下世界”,是名副其實的“洞穴王國”。

  近年來,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指引下,貴州不斷挖掘洞穴這張名片的文化、旅遊、經濟價值,呈現出別有“洞”天的發展景象。

  沉睡的文化遺産被喚醒

  洞穴是時間與自然造就的獨特空間。數萬年前的遠古時代,一些條件較好的洞穴成為史前居民的家園,為他們遮風擋雨、阻攔惡獸,提供棲居之地。

  “古人類多選擇在較為封閉且資源豐富的地理單元生活,活動區域主要分布于洞穴中離洞口不遠、背風、向陽的地方。”今年初,在一場學術交流會上,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張興龍分享道。

  貴州發現的洞穴遺址已有500余處,相關考古成果豐碩。其中,有3處洞穴遺址入選不同年度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分別是1993年入選的盤縣大洞遺址、2016年入選的貴安新區牛坡洞遺址、2020年入選的貴安新區招果洞遺址,涵蓋了舊石器時代中期、晚期和新石器時代的人類發展階段。

  這是貴州貴安新區招果洞遺址(5月2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貴州洞穴遺址之多,在後期保護利用上有巨大潛力。”張興龍表示,隨著國內“文博熱”升溫,這些史前洞穴遺址有望成為貴州文化旅遊的新名片。

  貴安新區招果洞遺址進行了持續5年的考古發掘,記者曾在現場看到,這個位于高峰鎮岩孔村招果村民組的山洞被圍欄保護著,在一塊前期發掘的地方還懸挂著許多吊線,並貼上了地層標記。

  工作人員在貴州貴安新區招果洞遺址考察(5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原來好像大家都覺得貴州無古可考,但是通過這幾年的考古工作,我發現並不是這樣的。”張興龍説,比如招果洞遺址出土了大量的打制石制品、磨制石器、磨制骨角器等遺物,對解答現代人類起源和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時期的若幹重大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貴陽市修文縣城東棲霞山的陽明洞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個洞穴因明代哲學家王陽明謫為龍場驛丞時,曾居于此洞而得名。

  如今,以陽明洞遺跡為核心的中國陽明文化園遊人不斷。景區解説員張魯斌參加工作近7年,帶過上千次遊客團,最多的一個月有六七十場講解。“研究陽明之學,不能不到貴州,不能不到修文,不能不到陽明洞。”張魯斌説,越來越多專家學者來此講學、分享,陽明洞的文化價值正在被更多人知曉。

  洞穴旅遊、探險、科普迎新潮

  今年“五一”假期,首屆多彩貴州溶洞音樂周吸睛無數,洞穴交響樂、秘境音樂會等多項活動讓人們現場感受天然混響的別有“洞聽”。

  一場洞聽音樂會在貴州省綏陽縣舉行(5月4日)。新華社發

  近日,記者走進活動舉辦地、位于貴州省遵義市綏陽縣的十二背後旅遊風景區,在亞洲第一長洞——雙河洞入口的科普長廊,有喀斯特地貌及洞穴基礎知識的介紹。“這次我學習到很多地理知識,感受到喀斯特地貌的神奇和美麗。”剛剛結束研學的遵義市湄潭縣永興鎮中心小學五年級學生龍思成説。

  遊客在位于貴州省遵義市綏陽縣的十二背後旅遊風景區體驗洞穴探險(5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在溶洞音樂周“引流”作用下,“五一”期間風景區客流量達到3.8萬人次,“五一”假期過後,每天遊客量維持在1200人至1500人,研學規模保持在600人左右。

  “我們的研學活動已經排到6月份。”十二背後旅遊風景區運營事業部總經理易傳波介紹,目前他們正在籌劃端午節前後的電音節,為暑期旅遊做好充分準備。

  遊客在位于貴州省遵義市綏陽縣的十二背後旅遊風景區體驗洞穴探險(5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據了解,雙河洞2019年公布的探測長度是257.4公里,目前開發了4.8公里,步行遊覽需2個小時左右。

  綏陽縣文化旅遊局副局長李雲表示,當地緊扣“洞林秘境、翡翠山水、詩畫綏陽”品牌定位,通過溶洞+詩歌、溶洞+音樂、溶洞+探險、溶洞+體育等創新模式培育洞穴文化旅遊新業態,推動旅遊産業化高品質發展。

  隨著旅遊業復蘇,正在建設世界級旅遊目的地的貴州,依托洞穴景觀,正打造一係列爆款産品。

  在竹林環繞的貴州赤水,天然岩洞被改建成懸崖洞穴酒店。無論進入大堂還是客房,都能見到丹霞地貌岩石原本的模樣,透過窗戶可見壯闊的天然瀑布。

  位于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的織金洞享有“中國溶洞之王”的美譽,大大小小的溶洞連串、或倒垂或豎立的鐘乳石各異,為遊客呈現了別樣的“地下世界”。今年5月19日“中國旅遊日”當天,織金洞研學基地揭牌,百余名學生在研學導師帶領下,領略喀斯特地質風貌,學習地質知識。

  貴州省地質博物館將溶洞搬到展廳內,通過復原織金洞局部,該博物館成為不少外地遊客來貴州的打卡必選地。

  5月20日,家長和孩子在貴州省地質博物館參觀。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不少外地公司也在貴州的洞穴資源中嗅到商機。成都星球探索科技有限公司多次組織“地心洞天——地質探索研學營”,累計有來自全國各地近2000名遊客前來感受地下世界的奇妙。

  山洞藏著聯通未來的“數據寶藏”

  山洞藏寶是武俠小説裏的常用劇情,在數字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數據成為新的寶藏。

  在貴州貴安新區數谷大道旁,騰訊貴安七星數據中心開鑿于一座山體內。借助山體內部溫度低于外部的自然條件,企業的多臺伺服器在這裏擁有了天然的“空調房”。

  貴州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建築事業部總工程師鐘山介紹,該項目隧道和園區土建部分由公司設計,是國內首個採用隧道存儲數據設備的創新型數據中心,具有“恒溫、恒濕、高隱蔽、高防護、高安全”等特點。

  “設計人員突破了常規地面式數據中心的設計思維,首次提出以新建洞庫為載體的洞庫式數據中心建築體係。”鐘山説。

  “項目意義可謂深遠,在倡導雙碳社會的今天,這種節能降耗的模式值得借鑒推廣。”鐘山説,貴州長期都是作為老少邊窮地區的形象存在于世人的心目當中,如今依靠良好的氣候條件、穩定的地質結構,越來越多的客戶選擇把數據中心建到貴州。

  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局長景亞萍介紹,去年,國家“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貴州是8個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之一。目前,當地正在打造面向全國的算力保障基地。

  “已經建成投産的數據中心正在擴大機架規模和提高利用率,還有一批新增的數據中心也在加快建設。”景亞萍説,預計到2025年,全省數據中心標準機架將達到80萬架、伺服器達到400萬臺。

  2022年8月,《貴安新區綠色數據中心規劃建設指南(試行)》正式發布,在全國首次提出洞庫式數據中心規劃建設標準。

  參與編制的專家認為,這一指南的出臺是貴安新區多年數據中心建設經驗的厚積薄發,是對國家現行有關規范和標準規定的拓展和創新,是全面提升數據中心規劃、建設、管理水準的指導文件。

  作為第八個國家級新區,貴安新區積極發展壯大數字經濟,目前已聚集7個超大型數據中心。“接下來,我們將嚴格按照指南,積極推動‘東數西算’工程,集中建設高效、節能、綠色的國家數據中心貴安集群,打造引領全省、輻射周邊、示范全國的大數據産業發展示范區。”貴安新區城鄉建設局有關負責人説。

  無盡魅力在洞中。神秘、多彩的貴州“地下世界”依然等待著探秘。

[責任編輯: 吳雨 謝素香]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649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