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返回首頁
>>正文

新時代·新地標|“中國天眼”:叩問宇宙亙古之謎

2022-07-16 16:04:40  來源: 新華網

  宇宙從哪來,將要到哪去?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能看到宇宙邊緣嗎?

  以南仁東為代表的老一代天文學家20世紀90年代提出設想後,“中國天眼”歷經論證、立項以及艱苦建設,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進入調試期。2020年1月11日,“中國天眼”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

  對快速射電暴的研究,有助於人類更好地理解宇宙的起源。快速射電暴,被科學家形象地稱為宇宙中的“閃光燈”。它的起源與物理機制目前是完全未知的,它也成為了當今天體物理領域最熱門的研究方向。

  FAST工程師宋本寧説:“‘中國天眼’的接收面積非常大,所以它的靈敏度非常高。它能看到其他望遠鏡看不到的比較弱的脈衝輻射,這個就比其他望遠鏡有很多的後續觀測上的優勢。”

  “FAST捕獲世界最大快速射電暴樣本”入選了今年2月份公布的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這也構成了快速射電暴事件的世界最大樣本集,體現了“中國天眼”的優勢。

  同時,發現脈衝星是國際大型射電望遠鏡觀測的主要科學目標之一。脈衝星就像宇宙中的“燈塔”,它極其穩定的自轉周期,可以成為人類測量宇宙時空的一個超高精準時鐘。

  截至目前,FAST共發現約500顆脈衝星,成為自其運行以來世界上發現脈衝星效率最高的設備。這些成果的取得,與技術團隊創造性的設計密切相關:FAST索網上固定的4450個反射單元,可以精確定位、協同運動,覆蓋接近60%的天區。

  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以來,FAST運行效率和質量不斷提高,年觀測時長超過5300小時,已遠超國際同行預期的工作效率。

  在這背後,是一群平均年齡只有35歲的年輕人,在默默付出和堅守。他們常年守在深山中的電磁靜默區,奉獻青春,無怨無悔,為大國重器的運維作出自己的貢獻。

  “希望不要辜負南仁東老師的期望。”FAST工程師孫純説,“因為他當時也説過,希望後來者用好這個望遠鏡。這就需要我們這些年輕人在這裡把望遠鏡運維好,為後面的重大成果産出提供更好的基礎。”

  2021年3月31日,FAST正式向全球開放共享,向全球天文學家徵集觀測申請,並於2021年8月啟動科學觀測。FAST這雙“慧眼”將刺穿“光年之外”,引領人類向未知地帶繼續探索。


  出品人:孫志平 徐姍娜

  監製:樊華 張平鋒 鐘昊熹

  統籌:李傑 張旭東 山旭

  記者:劉勤兵 吳斯洋 吳思

  編輯:王梁 史凱麗

  包裝:夏勇 歐陽建嘉

  海報:汪強

  衛星遙感數據及技術支持:郭建偉 曾迎迎 丁新珂

  新華社音視頻部

  媒體融合生産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聯合出品

[責任編輯: 吳雨]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837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