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改革開放是關鍵一招,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部省共建“技能貴州”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全省職業院校結合貴州省新興産業和支柱産業的發展狀況,圍繞農業、工業、服務業等領域的32個産業鏈需求,逐步構建緊扣産業、錯位發展的技能人才培養動態調整體系。讓職教專業扎根在産業鏈上,讓我們從“訂單班”裏的新希望,看“技能貴州”的路徑選擇與創新實踐。
貴州大學貴州基層社會治理創新高端智庫專家、貴州大學黨委統戰部副部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季飛
專家點評:“十三五”期間,貴州職業教育實現了“規模發展在加強、內涵發展在加強、服務能力在加強、社會認可在加強”的優異成績。
展望未來,貴州職業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面臨兩個任務:一是實施勞動力技能培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二是圍繞“四新”主攻“四化”提供高技能人才。因此,接下來貴州的職教要用好《教育部 貴州省人民政府關於建設技能貴州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政策紅利,爭取國家的經費投入,擴大職業教育的生均撥款和收費水平,加大東西部職業教育合作力度。其次,是擴容提質,實施好“強基”“雙高”工程,建一批精品專業、高水平教學實訓平台和精品學校,提高職教服務中心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以貴州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有力推動貴州高質量發展,實現“人人職教、個個就業、家家致富”的職業教育價值定位。

貴州裝備製造職業學院與貴陽吉利汽車製造有限公司、比亞迪貴陽弗迪電池有限公司等六家單位舉行校、企、行、會“校企合作、産教融合”人才培養基地和實習實訓就業基地簽約授牌儀式。新華網發
楊鵬鵬是貴州裝備製造職業學院汽車製造與裝配技術專業2019級的學生。雖然還沒有走上工作崗位,但他已經拿下貴州吉利汽車製造有限公司“智造新秀”榮譽稱號。“在學校時通過與吉利汽車校企合作了解了吉利汽車的企業文化,也進行了汽車製造相關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到吉利汽車實習後企業安排了師傅通過‘師帶徒’形式進行崗位實習指導,讓我學習提升很快。”楊鵬鵬説,希望不斷努力能通過吉利汽車的星級崗位晉陞。
在貴州裝備製造職業學院,像楊鵬鵬這樣不用為就業發愁的學生還有不少,通過實習期間的優秀表現,他們往往還沒畢業,就已經有了“東家”。近年來,貴州裝備製造職業學院主動對接産業、行業、企業,分別與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吉利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共建比亞迪應用技術(産業)學院和吉利汽車産業學院。
校企雙方共同研討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及標準,共同開發課程、共同承擔教學。將企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範不斷融入課程標準,與企業共同開發“訂單班”“精英班”定向課程。與吉利汽車産業學院共同打造興黔富民項目汽車製造與試驗技術省級特色骨幹專業,建成《汽車裝配與調試》省級網聯精品在線課程。建成並獲批貴州省汽車科普教育基地“汽車科普館”。
“訂單式”人才培養,教師的職業技能提升也在其中。
“歷經文化融合、崗位歷練、課題萃取、成果轉化,我將歷練成果和課題帶回學校,在人才培養方案及專業課程標準制訂、精品課程開發和實訓室建設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改革和實踐,使得教學更加貼近企業實際,促進了學生職業技能和素養的提升。”陳廷穩是貴州裝備製造職業學院汽車工程系老師,他在2021年7月參加了吉利汽車第五期“春雷計劃”雙師入企歷練培養,獲得了“優秀歷練教師”,並通過了吉利汽車的“雙師”認證。學院定期選派教師參加吉利汽車集團組織的師資研修及“雙師”入企歷練,培養教師的“雙師”素質與能力,共同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開展吉利汽車集團“雙師”認證。

産業學院授課現場。新華網發
“訂單式”教育,少不了實訓基地的建設。目前,學院與比亞迪聯合共建新能源汽車全産業鏈産教融合實訓基地,用於産業學院教學實訓及比亞迪企業員工實操、新技術研究等。與吉利汽車共建了汽車智能製造實訓中心,開展汽車生産製造實習實訓。
據悉,貴州省&&政策,要求全省高職院校聚焦十二個農業特色優勢産業、十大工業産業、服務業創新發展十大工程涉及的相關專業建設,將擴招的重點向區域經濟建設急需、社會民生領域緊缺和就業率高的專業傾斜。要求全省職業院校立足貴州經濟社會發展,大力培養推動“四化”建設的複合型技能人才,積極推動職業教育服務全省32個産業鏈發展。為推動職業院校服務産業鏈發展落地見效,同步制定《職業院校服務産業鏈發展能力評價體系》,定期對各職業院校服務産業鏈發展進行考核,對牽頭産業鏈建設的學校,給予政策和經費支持。
讓專業扎根在産業鏈上,“訂單班”裏孕育着新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