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頭條丨繪就西部發展新圖景——渝川黔高品質發展一線觀察-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新華全媒頭條丨繪就西部發展新圖景——渝川黔高品質發展一線觀察

2023-11-04 10:20:23  來源:新華網

  激活創新動能,挖掘優勢潛力;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全力推進鄉村振興……記者近日深入渝川黔田間地頭、生産車間,深切感受到三地涌現的活力與生機。

  經濟向新、生態向綠、鄉村向美,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這個首要任務,渝川黔以新氣象新作為,奮力譜寫西部地區高品質發展新篇章。

  向“新”發力:産業結構更優 經濟活力更足

  一棟棟商務樓宇交付使用,一處處數據中心投産運作……走在規劃總面積54.8平方公里的貴陽大數據科創城,重大項目建設現場熱潮涌動。

 2023年10月24日拍攝的貴州貴陽大數據科創城一角。新華社記者 胡智軒 攝

  “我們正在積極爭取更多優質企業落戶,推動算力調度、公共數據增值運營、人工智慧等産業集聚。”貴陽大數據科創城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張宇説。

  受益于大數據發展,地處西部的貴州省貴陽市不斷積蓄發展新動能,去年數字經濟佔GDP比重達44%。

  “大數據”成為貴州的名片,也成為近年來西部地區經濟邁向高品質發展的生動寫照。

  百公里之外的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的新能源汽車特色小鎮呈現出一片火熱場景。

  遠端新能源商用車集團的總裝車間內,工人們忙碌作業;車間外,寬闊的待檢區內,一輛輛遠端新能源商用車整齊排列,待檢驗合格後將發往全國各地。

  “這裏發展前景非常廣闊。”吉利四川商用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唐兆華表示,落戶南充9年,他們的産品由最初的100%傳統能源轉換為現如今的100%新能源。

  新能源汽車産業,也是近年來重慶經濟發展的一張“王牌”。

  作為汽車工業重鎮,重慶提出打造萬億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現已集聚長安汽車、賽力斯等16家新能源整車企業,多個新興品牌加速崛起,新能源汽車産業鏈條加快完善。今年前三季度,重慶新能源汽車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2%。

  賽力斯汽車有限公司重慶兩江智慧工廠工作人員在生産車間作業(2022年6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新興經濟蓬勃發展的同時,傳統産業持續轉型升級、築牢發展基礎。

  涪陵榨菜以青菜頭為原料加工而成,去年重慶涪陵區榨菜産業總産值達130余億元。

  2023年10月16日,重慶市涪陵榨菜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智能化生産車間作業。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一顆青菜頭,緣何長出百億産業?

  記者走進涪陵榨菜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産車間,“科技感”撲面而來:智能化中控室工作人員操作電腦就可對生産進行監管;感測器實時上傳各類數據,大數據演算法保障榨菜生産精準控鹽……

  “我們正在新建一條年産28萬噸榨菜的智能化綠色生産線,爭取以更先進的技術、更優質的産品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涪陵榨菜集團總經理趙平説。

  作為地處西南腹地的省份,盡管不沿邊、不靠海,但對外開放的步伐從未放緩。

  位于重慶市沙坪壩區的團結村中心站,“國際范兒”十足。一邊是運載著全新整車的班列從德國運抵,一邊是裝載著國産新能源汽車的集裝箱等待“出海”……

  這是2023年10月11日拍攝的位于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的重慶團結村中心站(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從最初每月發送1班中歐班列,到如今每天發送5至6班;從2011年僅發送中歐班列17列,到去年發送3101列。團結村中心站的變化是巨大的。”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主任劉瑋説。

  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加快建設現代制造業集群體係,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經濟高品質發展動能持續集聚。

  向“綠”轉型:厚植生態優勢 激發綠色動能

  行走在四川內江謝家河旁幹凈整潔的步道上,記者看到,河道流水潺潺,兩岸草木蔥蘢,一條生態綠廊沿河蜿蜒而建,成為沿岸居民休閒好去處。

  2023年6月30日,市民在四川省宜賓市江安縣長江竹島上跑步。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清理整治長江幹流、金沙江岸線違規項目;探索流域生態修復,實施長江上游沿江生態廊道修復與保護工程,建設1400余公里河湖生態緩衝帶……

  從江河等“大動脈”到城鄉水體等“毛細血管”,四川大力推進治污增綠,一大批突出水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貴州南部的荔波小七孔風景區裏,青山疊翠,碧波蕩漾,往來遊客絡繹不絕。荔波樟江風景名勝區管理處副處長吳冬説,今年以來景區已累計23天每天接待遊客6萬人以上,最高峰值達6.9萬人。

  堅持“多彩貴州拒絕污染”,全力保持和擴大優良生態環境這一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貴州正著力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今年上半年,貴州省接待遊客人數、旅遊總收入分別增長15.8%和26.2%,有效帶動餐飲、住宿等服務業發展。

  2023年8月31日,一列動車組列車經過位于貴州省都勻市境內的貴南高鐵營盤清水河雙線特大橋(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

  站在重慶市奉節縣草堂鎮歐營村臍橙果選場俯瞰,滿山果樹已結滿沉甸甸的果實。誰能想到,10年前,因村裏建起一家水泥廠,山上的草和樹都被灰塵覆蓋,生態環境遭到破壞,臍橙産業一度難以為繼。

  2023年1月6日,在中國三峽柑橘(奉節臍橙)交易中心,全自動分揀線將臍橙自動分揀裝筐。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2013年,當地環保部門依法關停水泥廠,從濃煙滾滾到天藍水清,歐營村走上了綠色轉型發展之路。目前,歐營村臍橙種植面積擴大至7580余畝。

  “天更藍了”“水更清了”“環境美了”……一個個生動的案例,詮釋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向“美”蝶變:推進鄉村振興 奔赴美好生活

  西部地區曾是脫貧攻堅戰的主戰場。圓滿交出脫貧攻堅答卷後,如今的渝川黔全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持續發力。

  秋日暖陽下,貴州省羅甸縣沫陽鎮沫陽村的多個山坡上,火龍果已進入盛産期。

  貴州羅甸兆豐果園負責人李才華説,有機種植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帶動450戶農戶增收。背著背簍正在採摘的村民黃元梅每月除了收入3000多元工資,還把自家4畝地入了股。

  刺梨飲品、百香果幹、天麻茶、瑤方足浴包……通過持續做好“土特産”文章,貴州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素有“糧豬安天下”美譽的四川,正著力打造新時代更高水準的“天府糧倉”。

  金秋時節,廣袤鄉村滿是收獲景象。“1251.5公斤!刷新超級稻單季産量世界紀錄!”不久前,四川省涼山州德昌縣麻栗鎮阿月村的一塊示范田,傳出了令人振奮的成績。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德昌縣麻栗鎮的一處農田(2022年6月23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尹恒 攝

  2018年,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在當地開展了高産攻關示范。歷時5年,這一目標終于實現。

  “我們建立了省、市、縣、鄉、村五級貫通,超4萬人的農技推廣隊伍,全力打通技術到田‘最後一公里’。”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廳長徐芝文説。

  鄉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公共服務更加健全,鄉村生産生活更加便利……一個個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正在加快建設。

  手機變成“新農具”、數據變成“新農資”、直播變成“新農活”。連日來,在貴州省榕江縣新媒體助力鄉村振興文創産業園,村寨代言人楊敦忙著為網友推介本地的羅漢果和臍橙。

  2023年3月4日,返鄉創業的唐勝忠在貴州省榕江縣新媒體産業園直播間直播帶貨。新華社發(王炳真 攝)

  人人都是代言人、人人都是“推薦官”。目前,該園區已引進50余家實力企業,孵化超12000個賬號入駐平臺管理,組織開展全縣新媒體人才線上線下培訓3.5萬余人次,帶動8000余人增收。

  在渝川黔三地採訪中,記者看到一個又一個鄉村通過大力發展特色産業、休閒觀光、康養度假,將好風景變出了好“錢景”。

  地處秦巴山區腹地,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過去被稱為“天坑村”。從試著發展柑橘、西瓜産業,到引入龍頭公司對柑橘實行標準化管理,配套完善道路、水肥一體化等産業設施,再到吃上“旅遊飯”,美好的生活願景在下莊村逐漸化為現實。

  2023年10月10日,在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返鄉創業的袁孝鑫在創作扎染圖案。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民宿規模擴大,農家樂越來越具有特色,年輕人返鄉創業成為新趨勢。”下莊村黨支部書記毛相林説,去年村裏接待遊客數量突破5萬人次。村裏還打算打造漂流區,繼續修通下莊村到巫山小三峽景區的道路,讓更多遊客來感受山鄉巨變。

  從美麗鄉村到美好生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走深走實,一幅幅鄉村美、産業興、百姓富的鄉村振興新畫卷徐徐展開。

  文字記者:申鋮、彭韻佳、姚均芳、向定傑、黃興、李力可

  海報設計:劉櫟

  編輯:楊步月、馬寧、胡碧霞、侯幫興

  統籌:王潔、曹江濤

[責任編輯:謝素香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