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加快“一區兩地一園一通道”建設 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國新辦“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廣西專場問答摘要
6月12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廣西專場。
在1個多小時的發布會上,中外媒體記者踴躍提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藍天立,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常務副主席許永錁,自治區發展改革委主任白松濤,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王永超就記者們關心的問題一一作答。
“便利地”將“便利”在哪
中國日報記者:剛才藍主席提到,當前廣西正加快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能否給我們介紹一下,這個“便利地”將“便利”在哪,有什麼具體推進舉措?
藍天立:國家賦予廣西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的重大使命任務,就是希望廣西發揮獨特區位優勢,更好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便利地”建設就是要大力提升投資、貿易、消費、資金流動、人員往來、物流運輸等方面的便利化水平。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我們要構建立體高效聯通體系。我們已建成36條出省出海出邊高速公路通道,動車與20個省份直通“當日達”,北部灣港通航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港口,航空網絡通達東盟各國。當前,我們正加快建設中越邊境智慧口岸,建成後,貨物可實現24小時不間斷、無人化、智能化通關,南寧至越南河內貨物24小時內運抵,至越南北部邊境4省12小時內運抵。
我們要打造跨區域跨境産業鏈供應鏈。建好沿邊臨港産業園區和中國—東盟産業合作區,加快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灣經濟區—東盟”跨區域跨境産業鏈供應鏈。比如,欽州已形成以中石油、華誼等為龍頭的石化産業,並與多個東盟國家在化工等領域初步建立了跨境産業鏈合作。
我們要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我們通過中國—東盟博覽會&&建立了覆蓋交通、貿易等40多個領域的中國—東盟合作機制,廣西自貿試驗區已累計形成169項制度創新成果並複製推廣。我們將全面對接RCEP經貿規則,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吸引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要素集聚。
我們要持續提升營商環境水平。廣西已基本實現政務服務事項“最多跑一次”。開辦企業只需要2個環節,1天內就可完成。我們將深化“營商廣西·桂在便利”行動,進一步降低要素、物流、制度性交易成本,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一河貫通 八桂向海
封面新聞記者:平陸運河正在建設,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骨幹工程,請問當前運河建設工程進展如何,廣西將如何把這條大運河建設好?
許永錁:平陸運河總投資約727億元,將於2026年底主體建成,可通航5000噸級船舶。目前,土石方已開挖過半,投資額接近一半,各項建設進展順利。對於這條運河,我想用三句話來介紹:一是“一江春水向‘南’流”。平陸運河劈山開河,未來將向南入海,將從根本上改變廣西臨海但沒有江河直接通航入海的現狀。二是“輕舟‘易’過萬重山”。據測算,我國西南地區貨物經平陸運河出海,比現行水運通道出海里程縮短約560公里,運輸時間和物流成本有望降低。三是“直挂雲帆‘向’滄海”。我們同步規劃建設平陸運河經濟帶,促進石化化工、裝備製造等臨港産業集聚發展。運河建成後,5000噸級江海直達船可從西江內河港口直通我國沿海港口和東南亞主要港口。
我們將繼續按照“通江達海、整體規劃、一次建成、系統運行”的理念,高標準高質量打造優質工程、綠色工程、廉潔工程。我們加快建設世界上規模最大、輸水效率最高的內河省水船閘,節水率超過60%;打造建設、管理、養護一體化的智慧運河;加強長壽命關鍵材料研發和應用,創建平安百年品質工程。我們嚴格落實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措施,努力建設“河暢、水清、魚翔、岸綠、景美、低碳”的綠色生態運河。我們着力加強廉潔工程監督指導,聚焦項目招投標、資金支持等關鍵環節,持續開展監督檢查。
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要戰略腹地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廣西與粵港澳大灣區的互動很多,上個月還專門到港澳開展經貿文化交流活動,簽署了全方位合作意向書,請問廣西與粵港澳大灣區進一步交流交融上有什麼具體舉措?
白松濤:廣西與大灣區地緣相近、人緣相親、語言相通。廣西有近一半人口講粵語,常年在粵務工人員達600多萬。近年來,我們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戰略腹地。
我們着力當好交通物流銜接地。廣西與大灣區已形成3小時高鐵交通圈,早上可以從南寧出發到廣州喝早茶談生意,下午到香港、澳門購物,晚上再回到南寧吃“老友粉”。北部灣港貨物吞吐量進入全國港口十強。西江黃金水道運輸繁忙,2023年梧州長洲船閘累計過貨量突破1.8億噸。我們將加快構建兩廣互通、通達港澳、連接東盟的綜合交通運輸大通道,打通開放發展的“任督二脈”。
我們着力當好産業發展輻射地。以沿邊臨港産業園區和中國—東盟産業合作區為重要載體,有序承接東部産業轉移。2023年,廣西招商引資到位資金超三成來自大灣區。
我們着力當好科技創新接續地。依託面向東盟科技創新合作區和産教集聚示範區、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等&&,全面提高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
我們着力當好資源要素響應地。廣西已成為大灣區重要的建材、有色金屬、農副産品、電力等保供基地。珠三角70%的家電用鋼産自廣西。港澳同胞的餐桌上約有40%的新鮮蔬菜來自廣西。
我們着力當好生態環境涵養地。持續開展西江、九洲江等重點流域綜合治理,確保水質穩定達標。作為大灣區“水龍頭”的大藤峽水利樞紐,已累計為大灣區補水25億多立方米。
常來廣西,在青山綠水間放飛心情
北京青年報記者:去年冬天,來自廣西南寧的11個小朋友到東北研學,被網友親切地稱呼為“小砂糖橘”。“小砂糖橘”登上了網絡熱搜,引發了一場廣西和東北的雙向奔赴,也為廣西文旅帶來了流量,能否介紹一下廣西文旅的相關情況?
藍天立:説到“小砂糖橘”,我們有很多感謝的話要説。我們要感謝東北老鐵們對“小砂糖橘”的寵愛和呵護,感謝全國網友對“小砂糖橘”的雲守護和持續關注,感謝“小東北虎”“小霧凇”“小凍梨”們和廣西的雙向奔赴,感謝海內外廣大游客對廣西的選擇、點讚和喜歡。作為自治區的主席,我還要感謝每一位廣西人,大家的熱情好客,是新時代廣西最溫馨的亮麗風景。
壯美廣西,秀甲天下。廣西有如詩如畫的山水風光。大家可以乘船游覽漓江,感受“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情畫意;可以探秘樂業—鳳山世界地質公園,欣賞地球遠古的年輪。廣西有唯美浪漫的濱海風景。大家可以漫步“天下第一灘”北海銀灘,登上中國最年輕火山島潿洲島,盡情享受陽光、沙灘、海浪。廣西有壯麗雄奇的邊關風貌。大家可以自駕“最美邊關公路”,在東興口岸體驗“一腳跨兩國”,到憑祥感受友誼關的雄姿。廣西有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大家可以泡一壺六堡,打一鍋油茶,嗦一碗米粉,感受“壯族的歌、瑤族的舞、苗族的節、侗族的樓”的獨特魅力。廣西有宜居康壽的神奇福地。大家可以到“世界長壽之鄉”巴馬探尋百歲老人的長壽奧秘,去“世界瑤都”金秀體驗瑤醫瑤浴的康養之旅。
天下風景,美在廣西。當前,我們正在加快建設桂林世界級旅游城市,努力打造廣西世界旅游目的地。我們還上線了“一鍵游廣西”App和小程序,大家動動手指,就可以規劃旅行線路,購買打折門票,預定優惠房間,還能租車自駕,購買廣西特産。歡迎大家常到廣西,在青山綠水間放飛心情。
奮力做好“四篇”強産業文章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汽車産業是廣西重要的支柱産業,我就是廣西柳州人,今年過年回家,漫步街頭,隨處可見廣西出産的新能源車,請問廣西在推進新型工業化、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方面有哪些新舉措?
王永超:過去三年廣西大力實施工業振興行動,三年累計完成工業投資超過1萬億元、年均增長17.3%,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5%。柳州的新能源車大多數都是五菱製造,五菱汽車也被網友親切地稱為“五菱神車”。我們立足於資源稟賦和産業基礎,奮力做好“四篇”強産業文章。
“原字號”資源型産業提檔升級。廣西的鋁、錫、銻、銦等礦産資源居全國前列,鋼鐵、有色金屬、食品加工等産業的工業産值都已經超過3000億元規模,實現了從原材料向精深加工的升級。
“老字號”傳統産業轉型突破。機械、冶金等傳統産業是廣西的産業家底,我們支持企業産品升級、技術創新、數字化轉型。“中國天眼”工程的索網、港珠澳大橋的高強度鋼筋錨固體系、青藏鐵路使用的高原裝載機,以及北京奧運會和冬奧會大巴車的發動機,都有廣西製造的産品和技術服務。
“新字號”新興産業倍增發展。我們培育了新材料、新能源電池、新能源汽車等一批500億元規模以上的新興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對工業增長貢獻率超過30%。
“外字號”外向型産業培育壯大。我們支持企業構建跨境産業鏈供應鏈,吸引了一大批企業到廣西建設面向東盟的進出口加工製造基地。廣西製造的大型機械裝備、汽車零部件等出口額在快速增長。
今年開始,廣西將實施新一輪工業振興三年行動,聚焦推進新型工業化,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不斷地打造能夠體現廣西特色和優勢、具有較大規模和較強帶動力的支柱産業。
為鞏固中越傳統友誼貢獻廣西力量
越南之聲記者:廣西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特別是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過程中,如何推進與越南的合作?作為與越南合作較為密切的省區,在新階段為鞏固和加強越中關係,廣西將有哪些新考慮或者新舉措?
藍天立:關於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的有關內容,我前面已經作了相關介紹。説起深化與越南合作,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去年8月,跟廣西相鄰的越南廣寧省一位4歲男孩患上了一種罕見急病,情況危急。廣西和越方醫護團隊密切合作,啟動了邊境醫療救治通道,快速通關,銜接轉運,把這位小男孩及時轉院到廣西南寧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經過精心治療轉危為安。像這樣的例子,近年來已經有600多例。這條連接着中越兩國人民的生命通道,正是中越命運共同體的生動詮釋。
廣西與越南山水相連、地緣相近、人文相親,越南已連續25年成為廣西第一大貿易夥伴。中越攜手構建具有戰略意義的中越命運共同體,賦予廣西重要使命任務,也為廣西的開放發展帶來了新的歷史機遇。
我們將加快推進互聯互通。鐵路方面,南寧至崇左高鐵2022年已經建成通車,崇左至憑祥段正在加快建設;防城港至東興鐵路2023年已經開通運營。公路方面,廣西通往越南規劃有13條高速公路,目前已經建成7條、6條在建。《中越聯合聲明》提出,“推動中越跨境標準軌鐵路聯通,適時開展同登至河內、芒街至下龍至海防標準軌鐵路研究”,這將進一步提升廣西與越南基礎設施“硬聯通”水平。
我們將深化跨境産業合作。去年廣西對越進出口中間品快速增長,在全國總額佔比中排名前列,今年前5個月,廣西對越中間品進出口增長46%。我們將吸引和支持更多企業落戶廣西憑祥、東興等沿邊臨港産業園區,依託中越智慧口岸和物流通道,打造跨境産業鏈供應鏈。
我們將加強人文等多領域交流。廣西與越南邊境四省黨委書記新春會晤活動已經連續舉辦了9年,地方治理交流逐步深化。10年來,共有近萬名廣西和越南青年開展互訪聯誼活動。中越邊民大聯歡每年都在邊境市縣舉辦。中越東興—芒街元宵節足球友誼賽已舉辦29屆。我國首個跨境旅游合作區中越德天(板約)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區成功試運營。我們將不斷豐富雙方交往交融的&&載體,為鞏固中越傳統友誼貢獻更多廣西力量。
以生態“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
鳳凰衛視記者:今年年初,有網友在廣西北海拍到數十隻被譽為“飛鳥美人”的白琵鷺成群結隊在灘塗上覓食,成為廣西碧海藍天間的一道靚麗風景線。請問廣西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許永錁:廣西是我國南方重要生態屏障,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我們樹牢綠色發展理念,制定實施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等地方性法規,保護好廣西的山山水水,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加快美麗廣西和生態文明強區建設。
一方面,持續擦亮“山清水秀生態美”金字招牌。我們制定《漓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設立“漓江保護日”,定期發布《漓江生態環境質量報告》《漓江生態環境質量指數報告》,依託法治手段實施漓江生態保護。我們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海濕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區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全國前列。
另一方面,努力拓寬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發展路子。我們堅持綠色産業化、産業綠色化兩條腿走路,大力發展壯大林業、文旅、養老、大健康等産業。2023年,廣西林草産業總産值近萬億元、國産木材每兩根就有一根産自廣西。綠色環保産業鏈招商項目到位資金1129億元,新簽項目347個,投資總額近3000億元。
共享沿邊臨港産業園區建設機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廣西近年來承接了東部産業轉移最大的化工新材料一體化工業項目。請問這個項目目前進展如何?廣西如何發揮優勢,建設沿邊臨港産業園區,吸引和承接産業轉移?
白松濤:您提到的項目是華誼欽州化工新材料一體化基地項目,坐落於廣西沿邊臨港産業園區欽州片區,既是廣西近年來承接東部産業轉移最大的工業項目,也是上海華誼集團近10年來單體投資最大的一個項目。截至今年5月底,項目一期、二期已完成投資超350億元,三期工程累計完成投資超20億元。目前,廣西有東興、憑祥、欽州、北海等地相關園區納入沿邊臨港産業園區範疇。我們着力打造産業競爭合作綜合性&&,吸引和承接産業梯度轉移。
首先,加強重大戰略對接。我們積極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等國家區域重大戰略,與國務院國資委召開央企座談會,推動各方與廣西合作共建産業園區。目前江門(崇左)産業園等一批項目正加速落地,15家央企與廣西簽署18項合作協議,總投資1300多億元。
其次,構建跨區域跨境産業鏈供應鏈。支持發展一批輻射帶動力強、資源互補、差異化發展的産業。除了石化産業,廣西電子信息、汽車等産業也與東盟國家合作密切。
第三,着力釋放政策紅利。國家已經&&財稅、用地、用工、金融等政策支持沿邊臨港産業園區建設。比如,符合産業方向的新投資企業,企業所得稅地方分享部分實行“前5年免徵、後5年減半徵收”優惠政策,企業不需要跨出國門投資建廠招工,也可以享受到幾乎同等的勞務優惠待遇,節省投資成本。
讓更多“桂字號”農業品牌叫響大江南北
新黃河客戶端記者:廣西四季水果種類繁多,特別是芒果、火龍果等品質優良、産量充足,價格也親民,很多網友説在廣西能實現“水果自由”。請問,廣西是如何發展水果等特色農業産業的?
許永錁:廣西是全國少有的宜農、宜林、宜牧、宜漁綜合發展地區。我們立足資源稟賦,打造形成了糧食、糖業、水果、蔬菜、畜禽、漁業6個千億級的特色農業産業,既為全國重要農産品穩産保供作出了貢獻,也為全區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支撐。2023年,全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56元、同比增長7%,比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3個百分點;其中,脫貧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14元、同比增長12.5%。
端牢“果盤子”。廣西水果品種近300個,月月都有水果“上新”。去年,我們水果産量3389萬噸,約佔全國的1/8。大家愛吃的榴蓮、山竹等東盟水果,有一半以上通過廣西進口。我們正在加快建設中國—東盟水果交易中心,更好推動蘋果、柑橘等“走出去”,熱帶水果“引進來”。
守好“糖罐子”。廣西糖料蔗種植面積和食糖産量連續33年居全國第一。我們始終堅守確保國家食糖安全的特殊使命,千方百計穩定種植面積,努力推進糖業科技創新,自主培育桂糖42號、44號等甘蔗良種。我們大力建設優質高産高糖糖料蔗基地,推動傳統蔗糖産業向生物化工、食品工業、發酵工業等轉化升級。
拎穩“菜籃子”。我們大力推進蔬菜標準化、設施化、園區化發展,建設冷庫及倉儲分揀集散中心,成為全國重要的“南菜北運”、“西菜東運”基地。去年,廣西蔬菜産量超過4000萬噸,外調蔬菜1000萬噸以上。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做好現代特色農業這篇大文章,讓更多“桂字號”農業品牌叫響大江南北。
歡迎到廣西感受各民族親如一家、團結和諧的溫馨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記者:每年農曆“三月三”,廣西都會舉辦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動,各族人民載歌載舞共同慶祝。作為全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區,廣西如何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區?
藍天立:廣西有12個世居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比37.52%。各族人民長期以來親如一家,“同頂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飲一江水、同建一家園”,民族關係十分融洽。廣西由兩個以上民族組成的家庭有163萬多戶。多民族心手相牽、共興共榮、互幫互助的朋友圈、社交圈、生活圈在廣西是常態。龍勝各族自治縣有一戶姓侯的人家,有壯、漢、瑤、苗、侗5個民族,四代同堂、相親相愛、其樂融融。我們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各項工作的主線,共建共享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共同富裕幸福家園、守望相助和諧家園、宜居康壽美麗家園、邊疆穩定平安家園“五個家園”。
在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方面。我們持續深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打造“廣西三月三”“劉三姐”等特色文化品牌,傳承保護銅鼓、壯錦等文化瑰寶,持續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在建設共同富裕幸福家園方面。我們加快推進少數民族聚居區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新時代興邊富民行動。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有一個可愛村,我多次去過那裏調研。這個村在脫貧攻堅之前,“出行難、看病難、就醫難”。經過脫貧攻堅開展易地扶貧搬遷、東西部協作對口幫扶、發展産業,接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現在這個村走上了“讀脫貧書、掙勞務錢、吃旅游飯、發産業財”的發展路子,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可愛新村也煥然一新。
在守望相助和諧家園方面。我們從基層社區抓起,服務和促進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比如,在脫貧攻堅中,我們建設了506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集中安置了超過16萬戶、71萬群眾,超過九成都是多民族共居。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宜居康壽美麗家園有關情況前面已經作了介紹,邊疆穩定平安家園建設成效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由於時間關係,我這裡就不展開介紹了。
“三月三”是廣西的法定假日,也是許多民族共同的傳統節日,我們盛情邀請各位記者朋友多到廣西感受各民族親如一家、團結和諧的溫馨。(董文鋒 龔文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