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産是人類文明的瑰寶。當前,如何通過創新與共享實現文化遺産的保護與活化利用,成為重要課題。本期【新華訪談】專訪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向勇,探討全球文化遺産保護的共性,聚焦敦煌非遺的國際傳播經驗,解讀跨文化語境下文化表達的密碼。
將織物與九色鹿故事拼接、用手工紙藝展現沙漠景觀、以絢爛油彩反映熱鬧夜市……日前在甘肅省敦煌市舉辦的第八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上,多項展覽通過“視角轉換”讓古老文化呈現新意。
“甘肅將持續依託敦煌文博會搭建的國際交流平台,以‘文化旅游和創意産業全球知識共享中心’為載體,積極推動創建常態化多元文化交流對話機制,攜手推動人類文化遺産保護和國際旅游合作可持續發展。
在敦煌國際會展中心前,兩輛大型車輛引人注目。白色車輛是我國首&文物出土現場保護移動實驗室,這一成果已應用在陜西、河南等地100余處考古發掘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