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業牽引農業産業結構升級——徽縣打造生態循環養殖産業集群
2023-04-14 09:39:21 來源: 甘肅日報
圖集

    原標題:養殖業牽引農業産業結構升級——徽縣打造生態循環養殖産業集群

    就地消納、能量循環、綜合利用……近年來,徽縣緊扣農業高質量發展主線,探索種養結合,構建農業循環體系,突出以養殖業牽引農業産業結構優化升級,通過堅持工業化思維和鏈條化路徑,持續調優做大畜牧養殖産業。

    位於銀杏樹鎮馬莊村的徽縣銀峽産業園生豬規模化示範區,佔地350余畝,設計規模年出欄9萬頭,由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國家級生豬産能調控基地的智源農業和金牧牧業兩家公司組成,去年8月建成投産,目前飼養基礎母豬5000余頭。

    “這個示範區遠離居民區,有天然的防疫隔離屏障,目前建成了生物安防、自動飼喂、環境控制、糞污處理、實時監控五大系統,仔豬從出生到出欄,能夠實現全封閉標準化循環生産。”徽縣縣委副書記劉粉梅介紹,園區目前採用的“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生豬規模化養殖達産後可實現銷售收入2億多元。

    生態循環養殖是發展方向,也是着力的重點。園區用流轉來的2000余畝土地種植玉米,再把玉米進一步加工,做成青儲飼料,所得飼料直接用於生豬喂養。而生豬喂養過程所産生的糞污,通過發酵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新産生的電能直接用於園區生産。定期清理沼氣池內的廢舊沼渣就近還田,補償土壤肥力,真正實現了生態循環養殖。劉粉梅説,目前這種養殖模式直接帶動286戶群眾穩定增收,並在以養殖業為牽引帶動全縣産業結構升級上起到示範引領作用。

    向科技要安全、要産能、要效益。該縣萬頭以上養殖場全部採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配套自動投喂、降溫採暖、消毒防疫、儲存轉運和糞污資源化利用等設備,科學養殖水平得到顯著提升。

    徽縣通過推行肉類和農特産品冷鏈調運,建立冷鮮肉品流通和配送體系,跟進建設江柳物流園、城北現代物流園、農副産品冷鏈物流配送服務中心等一系列措施,不斷提高肉類和農特産品加工儲藏和銷售能力,真正實現由“運豬”向“運肉”的轉變。

    構建現代化加工體系,推動工廠化屠宰,暢通冷鏈化流通,發展品牌化經營……徽縣一系列政策舉措,拉長補足了産業鏈條,擴大了本地務工量,實現了強縣域畜牧養殖産業紅利的最大化。

    擴量轉型,打造畜牧集群。重塑産業優勢,構建畜牧養殖體系。

    按照“以種帶養、以養促種”的種養結合發展理念,目前徽縣已經建成了2萬畝集中連片飼草基地、1.4萬畝糧改飼玉米基地、中康利30萬噸畜禽飼料生産線、金牛有機肥加工廠、興疆牧歌5萬立方米沼氣糞污處理系統、5萬畝有機蔬菜種植基地等一系列上下游配套産業,形成了畜牧養殖、飼草種植、飼料加工、糞污還田的種養互動互促的畜牧業生態鏈條。

    同時,徽縣以養殖聯盟促進産業集群發展,吸納引導養殖行業經營主體抱團發展,聚焦市場主體、農民需求,精心思考、精準定位、精細謀劃,目前共吸納帶動農戶3600餘人參與養殖,發展生豬21.1萬頭、肉牛2.51萬頭、羊2.6萬頭,各類畜禽飼養量達到170萬頭(只)。全縣規模養殖場畜禽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達到75%,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達到95%以上,秸稈飼料化綜合運用達到96%,養殖業牽引種植業增收3.75億元。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於曉明

責任編輯: 王小華
01007016001000000000000001111056112952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