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走“後門”能賺大錢?假的!省公安廳發布一週典型電詐案件預警
婚戀、中獎、領導借錢、虛假服務……過年期間,這些電信詐騙需謹慎。1月30日,省公安廳發布一週典型電詐案件預警。
殺豬盤類
近日,金昌市K女士在網上認識一男子並發展為“戀人”關係。該男子提出自己有“後門”可以賺大錢,她便跟着對方在一網絡平台投資。金昌市反詐中心發現她賬戶異常後,立即指派轄區民警對其進行勸阻,她堅信沒有被詐騙,並且拒絕民警勸阻。隨後,該男子誘騙她投資100多萬元後便杳無音信,她便在網上搜索相關信息,一名自稱是律師的人添加了她的微信,並告訴她這種電信詐騙是可以追回的,K女士又給該律師轉賬20多萬元後,發現再次被騙,最終報警。
省反詐中心提示:如果接到反詐中心的來電,或者轄區內民警的走訪,不要一意孤行,請將事情經過告訴民警並尋求解決方案,如有疑問也可撥打96110進行諮詢。
虛假中獎類
1月24日,張掖市U學生放假後在玩父親的手機時,掃描一個陌生二維碼後進入一聊天界面。對方告訴他,轉賬給對方1.99元便可以得到19.9元的返現。他轉賬給對方後收到了返現金額,對方又稱掃碼下單活動大禮包可以免費領取手機一部。他掃碼後填寫了父親手機號,完成操作後,其父親手機支某寶內所有餘額全部被轉走了,U學生父親遂報警。
省反詐中心提示:不少詐騙分子將目光盯向了未成年人,打着掃碼領取明星簽名照、送游戲皮膚、轉賬領紅包等幌子,欺騙未成年人給其轉賬,更有甚者威脅未成年人按要求轉賬,未成年人由於害怕便會給對方轉賬。未成年人父母在日常教育中應告訴孩子,不要相信虛假廣告、不點擊陌生鏈結,合理使用手機。如遇詐騙請撥打96110報警。
冒充熟人領導類
1月26日,甘南州T先生收到一條自稱是某縣縣委書記的短信,對方讓他添加微信有私事要聊。剛好近期他和該縣有合作便添加了對方微信,對方告訴自己的親戚現急需一筆錢,先把錢轉給他,對方再用個人賬戶轉給對方親戚。他便將自己的銀行卡號告訴了對方,不一會便收到對方發來一張給他轉賬200萬元的截圖,並告訴他轉賬金額過大到賬時間可能有延遲。他信以為真,便給對方提供的其親戚賬戶轉了200萬元。過了一天,他還沒有收到轉賬,便&&對方,結果一直沒有回應,T先生意識到被騙,遂報警。
省反詐中心提示: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收到某位熟人或者領導發來的好友請求,如果對方提出不走正規程序,要求先行墊付資金或者轉賬的,一定是電信詐騙。對於此類詐騙我們除了提高反詐意識外,還應防止個人信息洩露,不在社交平台隨意洩露自己的個人信息,不輕易發布定位及自己的資産狀況,不要在陌生網頁隨意填寫自己的資料,平時快遞信息及時撕毀消除等,全民防電詐、全社會反電詐需要警民合力,一起守好大家的錢袋子。
虛假服務類
1月27日,蘭州市Q先生收到一條通知其激活醫保卡的短信,他看到短信提示後便點開該鏈結,在鏈結內填寫了自己個人信息並綁定了銀行卡。完成操作後,頁面彈出一個填寫驗證碼的對話框,他便將收到的驗證碼填入,系統顯示他醫保卡激活成功。之後,當他去藥房諮詢醫保卡激活內容時,藥店的工作人員告訴他可能遭遇電信詐騙了,Q先生當場查詢自己的銀行卡,發現賬戶內的餘額全都被轉走,遂報警。
省反詐中心提示:凡是收到醫保卡、社保卡激活的短信時,可撥打96110諮詢詳情。看似官方正規的網頁很有可能是騙子精心設計的騙局,一旦填入自己的個人信息就有可能被騙。陌生網址不點擊、陌生電話不接聽、個人信息不洩露,謹防電信詐騙,擁抱健康生活。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蘇曉 陳夢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