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學精準的流調抓住疫情傳播源頭 ​——訪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甘肅工作組專家、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所研究員王鑫
2021-11-03 08:31:25 來源: 甘肅日報
圖集

    原標題:【疫情防控 甘肅在行動】

    用科學精準的流調抓住疫情傳播源頭 ​——訪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甘肅工作組專家、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所研究員王鑫

    當前,甘肅省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依然嚴峻,開展流行病學調查作為疫情防控的基礎性、源頭性工作,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中之重。截至11月1日,全省累計完成流調5.24萬人次,追蹤密接者0.64萬人、次密接者3.6萬人。其中,蘭州市、天水市、張掖市、嘉峪關市、隴南市、酒泉市等6市共追蹤密接者0.55萬人、次密接者1.75萬人。

    什麼是流調?怎樣開展流調?流調在疫情防控中起到什麼作用?11月2日下午,記者就流調相關問題,專訪了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甘肅工作組專家、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所研究員王鑫。

    “流調是流行病學調查的簡稱,就是運用流行病學的方法調查在過去一定的時間段內,某個人的行動軌跡、遇到的人和發生的事。” 針對目前開展的新冠肺炎流調工作,王鑫介紹説,面對這樣一個新的傳染病,僅靠傳統的流行病學調查手段是不夠的,還要融合檢測新冠抗體水準的血清流行病學,分析病毒載量、進行病毒的全基因組測序的分子流行病學,運用公安、工信大數據的數字流行病學等,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技術工作。

    王鑫解釋説,流調一方面是為了找上家,即搜尋到感染來源,更重要的意義是找下家,即排查風險點位、風險人群,從而更精準地阻斷傳播。她打了個比方説,如果説公安調查案件是與有形的犯罪分子作鬥爭,而流調就是在與無形的病毒作鬥爭。尤其現在流行的德爾塔變異株病毒與去年流行的新冠毒株相比,傳播速度更快、傳播能力更強,流調更是與時間賽跑,要搶在病毒傳播的前面。

    王鑫總結道,流調不僅僅是問當事人一串軌跡和問題,這僅僅是流調工作最初始的一步,後面還有大量的實驗室檢測和數據分析的工作,涉及傳統流行病學、血清流行病學、分子流行病學、數字流行病學等多學科,這些知識的綜合應用,大大提高了流調的準確性、全面性和時效性。

    在開展流調工作過程中,有人質疑應用公安大數據調查軌跡是不是侵犯隱私,是不是不相信被調查者?對此,王鑫也給出了解釋。她説,運用公安工信大數據調查軌跡,並不是不相信被調查者,也不是要觸動個人隱私,而是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很多人很難記全去過的地方、接觸過的人,所以,才運用大數據幫助被調查者更全面地回憶在若幹天之內去過的地方、接觸過的人,再運用數學擬合模型,盡量排查清楚所有的風險場所、風險點位。此外,通過大數據軌跡交集分析,能夠發現接觸到的不認識的感染者,這是僅靠問詢當事人無法實現的。

    王鑫説,目前,新冠病毒測序應用的是國際先進的高通量測序技術,也叫下一代測序技術。在她看來,本次甘肅疫情,甘肅省疾控中心獨立完成了幾乎所有測序工作,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基因是現在新冠疫情流調溯源的一個利器。”王鑫解釋説,病毒全基因組序列有一個優勢,它是一個客觀的生物學證據,尤其在流調發現多種可能性的時候,序列的證據可以給出一個更明確的指向,甚至有時還能糾正一些流調中出現的資訊偏差。

    對于公眾如何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王鑫也給出了建議:避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只有積極主動配合政府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做好自身防護,才能共同築起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銅墻鐵壁。”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睿君

責任編輯: 宋燕
010070160010000000000000011110551128024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