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道德模範|綠色是用一生相守的承諾——記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郭萬剛
2021-11-16 08:52:51 來源: 新華社
圖集

    新華社蘭州11月15日電 題:綠色是用一生相守的承諾——記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郭萬剛

    新華社記者任延昕

    一到冬天,八步沙的林場裏就安靜了下來,少了春日裏萬人壓沙治沙的火熱場景。林場黨支部書記、場長郭萬剛依然沒閒着,跟林場職工們一起忙碌着冬季防火的事宜。他總説,治沙、護林本就是一項四季無休的事業。

    “最近一段時間冬季防火的壓力很大。我們分成幾個小隊,白天巡護,晚上就住在八步沙裏。”郭萬剛説,這裡的每一棵草木都成活不易,容不得馬虎。

    2020年3月5日,在古浪縣北部沙區旱麻崗治沙點,八步沙林場第二代治沙人郭萬剛(左)和第三代治沙人郭璽扎草方格壓沙。新華社記者范培珅攝

    八步沙位於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北部,騰格裏沙漠南緣。上世紀,這裡曾飽受風沙肆虐之苦,沙漠中刮來的沙塵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吞噬着莊稼和村莊。

    1980年,郭萬剛的父親郭朝明等6位莊稼漢,以聯戶形式組建了八步沙集體林場,在原本幾乎寸草不生的荒漠區治沙造林。

    幾年後,當時在古浪縣土門鎮供銷社上班的郭萬剛辭去了工作,接替日漸年邁的父親,也走進了這片沙窩裏。

    最初的日子苦悶而艱辛,他有時會懷疑自己的選擇,發愁手中這把鐵鍬如何能戰勝肆虐的黃沙。

    1993年,一場黑沙暴席捲了古浪縣城。漫天的黃沙把白天變成了黑夜,下工後的郭萬剛艱難“摸”回了家。第二天他才知道,這場黑沙暴奪走了23條生命,其中還有好幾個學生娃娃。

    多年以後,每次談及那段往事,他都會聲音哽咽。也是從那時起,郭萬剛堅定了信念,“沙漠不退人不退,草木不活人不走。再也不能讓黑沙暴把人吹走!”

    從此,他捲起鋪蓋,住進了沙漠裏,帶領着一百多人的治沙隊伍,向騰格裏沙漠南緣挺進。

    如今,郭萬剛和林場三代治沙人一共完成治沙造林25.7萬畝,封育管護面積達到43萬畝,八步沙周邊的沙漠已經基本治理完畢。

    郭萬剛沒有停下腳步。“我們不僅僅要守住八步沙,還要向更遠處、更深處前進。”

    近兩年來,八步沙林場治沙造林的步伐以每年近2萬畝的速度向外拓展。目前,古浪縣已經在沙漠前沿形成了喬、灌、草結合的防風固沙體系。

    2020年3月6日,在古浪縣北部沙區旱麻崗治沙點,八步沙林場治沙人扎草方格壓沙(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范培珅攝

    從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到持續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這裡的綠洲在一天天“長大”,八步沙也迎來了新機遇,走向了提質增效的新階段。林場開始發展“沙産業”,建立梭梭接種肉蓯蓉基地和枸杞、紅棗等經濟林基地,同時利用林間空地散養沙漠土雞。

    林場裏也多了年輕人的身影,他們不斷創新治沙方式,將“螞蟻森林”項目引入古浪縣,還通過短視頻平台,把治沙造林的故事告訴更多網友,開展直播“帶貨”等電商項目。

    今年以來,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但自發前來林場參觀的全國各地訪客數量超過6萬人次,沙漠體驗游正逐漸成為這裡的新名片。

    郭萬剛等治沙人的堅守,換來了八步沙及周邊的林草豐茂,也贏得了外界對治沙人的認可。11月5日,郭萬剛被授予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榮譽稱號,是13名全國誠實守信模範之一。

    2020年9月1日,在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場長郭萬剛騎着自行車巡護林場。新華社記者范培珅攝

    如今,郭萬剛已年近古稀,雖然有時要去全國各地宣講,但只要返回古浪縣,他幾乎每天都在林場裏忙碌着,去林草管護站巡查、壓麥草方格、給秋季栽植的苗木做沙土保溫套袋……

    站在林場的觀景棧道上,郭萬剛就會想起父輩們治沙的故事和那些一刮沙塵暴就飛沙走石、拔樹揭瓦的日子。他感慨道,“治沙造林改變了我的家鄉,如今生活變好了,我們更要把治沙事業一代代傳下去,守護好這來之不易的綠色。”(完)

責任編輯: 宋燕
010070160010000000000000011110551128067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