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2月24日電(記者王博 王紫軒 郎兵兵)今年春節,經典舞劇《絲路花雨》“飛”入國家大劇院,5場演出售出1.1萬餘張票,幾乎場場爆滿。
“觀眾有很多都是年輕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在為青年一代喜愛。”甘肅省歌舞劇院院長李金江説。
舞劇中主要角色“英娘”的扮演者康琦認為,這代表了經典作品的生命力,同時也代表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

《絲路花雨》英娘扮演者康琦劇照。(甘肅省歌舞劇院供圖)
《絲路花雨》的舞蹈元素取材於敦煌莫高窟壁畫,講述了敦煌畫工“神筆張”、女兒“英娘”和波斯商人伊努斯患難與共、生死相交的故事,蘊藏着古絲綢之路上友好往來、民心相通的動人情誼。
這部舞劇曾是甘肅省推出的國慶獻禮節目,後來成為改革開放後首批在香港演出的劇目之一。面世以來,先後在40多個國家和地區演出3800余場,觀眾超過500萬人次。
編導朱江等人回憶,《絲路花雨》在許多國家受到了觀眾熱情的禮遇,他們不斷對演出報以熱烈的掌聲,表達着文化認同和情感共鳴。謝幕有時需要花上半個小時。

《絲路花雨》第一代“英娘”扮演者賀燕雲劇照。(甘肅省歌舞劇院供圖)
44年來,這一經典舞劇步履不停,青春依舊。甘肅省歌舞劇院副院長王琼説,《絲路花雨》不僅“飛”至法國、意大利、日本、朝鮮等國家和地區,還“飛”入北京、天津、福建、廣東等17個省份的78所大學,反響熱烈。
為更符合當代觀眾觀賞趣味,《絲路花雨》歷經多次改編,推出2008版、2016版等版本,收穫了越來越多年輕觀眾的喜愛。2021年,甘肅省歌舞劇院在舞蹈節目《舞千年》中出演的《絲路花雨》片段,在年輕網民活躍的網絡平台廣受好評,網絡播放次數及相關報道、話題總瀏覽量超過1億次。

2023年2月3日,演員在甘肅黃河劇院表演舞劇《絲路花雨》。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
受《絲路花雨》 啟發,更多“奇花”競相綻放。全國藝術院校、院團裏,敦煌舞教學體系創始人高金榮培養的千余名敦煌“文化使者”,舞出文化自信。舞&上,《大夢敦煌》等“敦煌牌”劇目相繼涌現,甘肅厚重悠久的歷史文化,隨藝術作品的傳播深入人心。
甘肅省委宣傳部部長張永霞&&,甘肅省將抓住契機為《絲路花雨》提質升級,並打磨提升其他“一帶一路”題材舞&作品,再續美美與共的絲路佳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