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這是在甘肅省博物館展廳內拍攝的文物銅奔馬(5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甘肅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銅奔馬,又稱“馬踏飛燕”,通高34.5厘米,長45厘米,20世紀60年代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漢墓,1983年被確定為中國旅游標誌。
銅奔馬造型奇特,矯健優美,如在空中飛馳,一足超掠飛鳥,表現了中國古代藝術匠師豐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鑄造工藝。近年來,甘肅省博物館推出以銅奔馬為主題的系列文創産品,讓文物走進生活,受到人們喜愛。

這是在甘肅省博物館拍攝的銅奔馬咖啡(5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這是在甘肅省博物館文創商店拍攝的銅奔馬元素的書簽(5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為在甘肅省博物館展廳內拍攝的文物銅奔馬;下圖為在甘肅省博物館拍攝的銅奔馬元素的文創産品(5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這是在甘肅省博物館文創商店拍攝的銅奔馬工藝擺件(5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參觀者在甘肅省博物館文創商店欣賞銅奔馬工藝擺件(5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這是在甘肅省博物館文創商店拍攝的銅奔馬元素的折扇(5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這是在甘肅省博物館文創商店拍攝的銅奔馬元素的飾品(5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