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語:産業興則農村興,農村興則國家旺。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落實産業幫扶政策,做好‘土特産’文章”。當前,全國各地發展農村特色産業,扎根“土”,體現“特”,形成“産”,從發展産品向發展産業轉變,從追求數量向追求質量轉變,從發展一産向一二三産融合轉變。做好“土特産”文章,根在水土、在農民、在文化,其中蘊含着鄉村産業振興的美好圖景。
新華網推出大型融媒體報道《鄉味》,記錄各地做好“土特産”文章的鮮活故事,呈現“一村一品、一鎮一業、一縣一特”的産業發展新格局,一起去看新征程上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新華網廣州6月14日電(李慶招)“冬吃蘿蔔夏吃姜,一年四季喝菌湯”。初夏時節,在韶關市曲江區食用菌産業園食用菌種植基地,一簇簇飽滿的白玉菇緊緊簇擁,如雨後春筍破土而出,長勢喜人。包裝車間裏,工人在崗位上忙碌着,將菌菇採摘、包裝、裝箱,運往冷庫,送向市場。
食用菌在韶關種植歷史悠久。近年來,韶關市推動食用菌産業升級,拓展産業鏈條,聯農帶農,助力農戶增收致富,並打造“中國食用菌預製菜之都”,推進農村一二三産融合發展,讓小菌菇成為鄉村振興新引擎,釋放大“蘑”力。
從企業到農戶 小菌菇撐起産業振興“致富傘”
小小的食用菌營養價值高,蘊含着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及多種礦物元素。近年來,韶關市憑藉優異自然稟賦,發展食用菌産業,創建了兩個食用菌省級農業産業園,構建“公司+科研+基地+農戶”模式,帶動農戶增收致富。
其中,曲江區食用菌産業園目前已進駐實施主體11家,園區菌蔬種植規模達12.15萬畝,食用菌年産量5萬噸以上,年産值約9億元。
“自2007年投産以來,企業主要銷售真姬菇、白玉菇、杏鮑菇等十多個品種的菌類,如今食用菌的日産量接近100噸。”韶關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史揚介紹,公司目前已經初步構建了食用菌全産業鏈條,並採用“集中生産制種,分散管理出菇”的模式帶動農戶約7500戶,為農戶提供食用菌種植技術支持。

曲江區食用菌産業園種植基地的白玉菇。新華網發(吳昊天 攝)
據韶關市農業農村局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韶關市食用菌産量4.47萬噸,種植規模及産量佔廣東省60%以上份額,産品暢銷海內外。除了高産量,韶關市食用菌追求高質量。曲江真姬菇、曲江茶樹菇和南華草菇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始興香菇、南華草菇入選廣東省區域公共品牌,南華草菇入選廣東省名特優新農産品。食用菌作為産業振興的重要抓手,正成為韶關市的一張特色品牌名片。
“近年來,韶關市委市政府對推動食用菌産業十分重視,通過培育龍頭企業、種植大戶等帶動千家萬戶來種植加工食用菌。我們的目的是實現三産融合,增加農民的收入,從而助力鄉村振興,推動農業的高質量發展。”韶關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韶關市委農辦專職副主任、市鄉村振興局副局長許益雲説。

生産線上,工人完成菌菇包裝、裝箱等工序。新華網發(吳昊天 攝)
從田頭到餐桌 打造“食用菌預製菜一桌菜”
2023年2月,“培育發展預製菜産業”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韶關市搶抓預製菜發展機遇,通過打造“食用菌預製菜一桌菜”預製菜系列菜品,延伸食用菌産業鏈條,力爭通過預製菜促進創業就業、消費升級和鄉村産業振興。
如何打造“食用菌預製菜一桌菜”?據介紹,韶關發揮食用菌、香芋、竹筍等特色農産品優勢,借助“粵菜師傅”的智慧和力量,講好韶關飲食文化故事,打造“食用菌預製菜一桌菜”。此外,韶關星河、廣東雪印、廣東亞北等一批企業大力發展預製菜産業,研製開發了鹵三珍(杏鮑菇、平菇、香菇)、南華草菇秘汁遙田鴿等食用菌預製菜。
“圍繞食用菌預製菜一桌菜,我們推出‘韶州家宴’食用菌預製菜品牌和‘韶關食用菌’單品類區域公用品牌,目的是為了讓大家留住家鄉的味道,留住鄉愁,留住媽媽的手藝。”許益雲&&。
此外,韶關還&&《韶關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預製菜産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組建了韶關預製菜産業聯盟和廣東省預製菜産業聯合研究韶關分院,通過“現代農業+美食文化+休閒旅游”的全産業鏈發展,搶抓預製菜發展機遇,推動食用菌産業升級。
如今,韶關市食用菌産業鏈初具規模,走向高質量發展之路。接下來,韶關市將加強食用菌品種研發,積極招商引資做大做強食用菌産業,加大韶關食用菌品牌宣傳力度,強化産業融合,努力打造“中國食用菌預製菜之都”。(參與 黃騰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