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有效加強地質災害風險管控,進一步提升全市地質災害綜合防治能力,近日,《廣州市地質災害綜合防治能力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印發實施。其中提出,實施汛期地質災害防災避險,開展“龍舟水”地質災害防禦攻堅戰。
2020年以來,通過實施《廣州市貫徹落實廣東省地質災害防治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的實施方案》,大力推進地質災害風險隱患綜合治理工作,廣州市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大幅減少。但廣州地質環境條件複雜,在全球變暖、極端天氣常態化的背景下,疊加人類工程活動影響,全市地質災害仍將呈多發態勢。
為貫徹落實省關於提升地質災害綜合防治能力的決策部署,推動市地質災害防治“十四五”規劃重點工程落地實施,制定&&《方案》,努力提升全市地質災害綜合防治能力,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
《方案》提出,2025年底前,完成10個鎮(街)的1:10000地質災害精細化調查,實施一批地質災害隱患點和行業風險點綜合治理工程,繼續推進上一輪三年行動中已實施綜合治理未完成核銷的4處大型隱患點和10處中小型隱患點治理核銷工作,健全完善專群結合、科學精細、快速響應的監測預警和技術支撐體系,地質災害風險隱患調查評價、監測預警、綜合治理、防災避險等6大工程18項重點任務目標基本完成,汛期地質災害防禦能力顯著增強,地質災害防治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地質災害綜合防治能力進一步提升。
實施地質災害風險隱患調查評價工程。《方案》提出開展行業地質災害風險點專項調查、重點區域地質災害綜合調查、風險隱患動態排查3項重點措施,努力構建多手段、多尺度、多災種、多行業、多應用的調查評價體系,提升風險隱患識別能力。
實施地質災害風險隱患監測預警工程。《方案》提出完善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體系、構建風險隱患雙控群測群防體系、推進風險隱患專業監測網絡建設3項重點措施,建成立體化監測、標準化會商、一體化預警、網格化管理的監測預警體系,實現“技防”和“人防”的有機融合,切實提升監測預警能力。
實施汛期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攻堅工程。《方案》提出深化地質災害防災科普培訓、強化地質災害臨災轉移避險、開展“龍舟水”地質災害防禦攻堅戰3項重點措施,通過強化防災科普培訓和臨災轉移避險,提升群眾防災避險意識和能力。每年5月21日至6月20日期間的降水稱為“龍舟水”,是廣州地質災害災情險情發生最為集中的時期,通過部署開展“龍舟水”防禦攻堅戰,抓住關鍵時期,集中動員,突出重點防禦區域,強化防禦措施,切實提升汛期防災避險能力,最大限度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記者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