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上的愛情:塔吊夫妻攜手十余載 在天地對望中守護別樣浪漫
2023-05-20 13:36:11 來源: 南方+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佛山順德,廣州中醫藥大學順德醫院項目工地裏,一對年輕夫婦正準備爬上塔吊,開啟一天的工作。

  夫妻二人都是塔吊司機,來自四川,丈夫叫趙洪發,妻子叫陳曉霞,兩人分別負責駕駛3號塔吊和5號塔吊,兩人隔空相望,搭夥作業,配合默契。

  2023年2月,夫妻倆來到中建三局華南公司,負責廣州中醫藥大學順德醫院建設項目的塔吊操作。該項目位於順德大良街道紅崗工業區,建築面積25.6萬平方米,主體建築集門急診樓、醫技樓、住院部綜合大樓於一體。

  塔吊司機因要高空作業,被稱為全球十大危險職業之一。作為工地上離太陽和月亮最近的人,兩人每天的工作都是一次“高空旅行”,他們坐在“城市之巔”,日夜相伴,在天地對望中守護着他們的愛情與浪漫。

  高空中的“浪漫”約會

  

  趙洪發為陳曉霞繫上安全帶

  從項目環場走到二標段,一眼便可以看到塔吊下一男一女準備上崗前的身影,只見趙洪發正在為陳曉霞套上安全帶,動作一絲不茍,等陳曉霞穿好安全帶了,趙洪發還要再仔細檢查幾遍,確保安全帶扣得穩固、紮實。“別看我愛人長得一副‘糙漢’樣,實則心細得很,每次上塔吊前都親自給我戴安全帽、係安全帶。”陳曉霞笑着説道。待準備完畢,趙洪發目送陳曉霞打開塔吊底下的鋼筋網門,戴上手套,一步一步地爬上約莫50米高的“雲梯”。

  這是夫妻倆日常的“儀式”:每次上塔前,趙洪發都會親自給妻子佩戴整理安全帽和安全帶,也會讓妻子幫他檢查安全帶是否捆綁紮實;每天上、下塔吊,陳曉霞都會堅持沿途檢查塔梯、平衡臂、吊輪、鋼絲繩是否具備作業條件、是否有損壞、是否需要保養,等她檢查完了,還要趁休息的時候檢查丈夫的塔吊情況,看看發動機運行狀態是否正常。

  趙洪發性格踏實,做事沉穩,操作塔吊時乾淨利落。他介紹,駕駛室裏,操作&左邊的操縱桿控制小車前後,大臂左右,右邊的操縱桿控制吊鉤上下,做這些動作的時候,除了要穩定、細心,還要跟地面信號工密切配合好,時刻考驗着精準度和配合度。巨大的動臂準確地將各種材料運輸到各個作業面,小到一根鋼筋,大到數噸重的材料。在他的影響下,陳曉霞也很注重工作當中的細節,每天要花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檢查塔身上的螺絲,杜絕安全隱患。

  工程趕進度的時候,他們時常會加班到凌晨一兩點,但兩人互相陪伴,就算留在高空上的時間也不再是煎熬。兩人休息時坐在司機室裏守望對岸,共同看飛鳥,看日出,看夕陽,看工地上“激戰正酣”,和項目一起“長高”、變好,讓他們很有成就感。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夫妻倆都是四川人,皆生於1991年,相識於2008年。當時他們在同一條街上相遇,趙洪發還是一名電焊工,陳曉霞則是一名理髮師,他對她一見鍾情,為了給自己製造與對方碰面的機會,他天天都跑去她工作的理髮店裏,邊洗頭邊和她聊天,慢慢地,兩人之間産生了感情,於2009年領證結婚。

  

  “5·20”,夫妻倆合影留念

  在兩人邂逅的那年,趙洪發轉崗成為了塔吊司機,從此開啟了堅守15年的“雲端人生”。塔吊司機作為特殊工種,需要考取資格證書,待遇也要比普通工種高。他算了算賬,如今,每個月最少能拿到8000多元錢,最多的時候拿到過1萬多元,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在丈夫的支持與鼓勵下,2013年,陳曉霞做了一個重要決定——也加入到丈夫的塔吊行業中。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以及丈夫的幫助,陳曉霞很快就考取了資格證書。從此,夫妻倆不僅是生活上的伴侶,更成了工作上的搭檔。

  趙洪發曾做過木工、電工、鋼筋工,工地上幾乎什麼工種他都幹過。駕駛塔吊、維保檢修塔吊他也得心應手,可以説是“斜杠青年”。從業以來,他追求做到零誤差、零故障。工作之餘,他還會無保留地向新手們傳授經驗,陳曉霞就是他最得意的徒弟。

  兩人的塔吊相隔80多米,雖然在同一個工地上作業,距離並不遙遠,他們卻很少有時間相聚。作業時,兩人一上塔就是4個多小時,有時候作業忙,午飯也在操作室內吃。一台小小的對講機,成了兩人平日互動、交流的“信鴿”,當趙洪發操作的塔吊與妻子操作的塔吊存在交叉作業風險時,在塔機防碰撞系統的守護下,他也會提前在對講機裏&&她,讓她注意安全,小心操作。

  工作忙的時候,趙洪發會主動幫陳曉霞分擔吊裝的活兒,讓妻子先去休息、吃飯,自己則坐在塔吊裏繼續加班。陳曉霞吃完飯了,便會拿着飯盒給丈夫送飯,將熱菜熱湯送到丈夫的駕駛室裏,等他一口一口地把飯吃完。

  

  夫妻倆一起吃飯

  遙想初次入行的自己,陳曉霞感慨道:“之前第一次爬的時候,到了半空腿都在抖,那時候空中吹來一陣風都怕得不行,生怕會被吹下去,壓根沒有心情看風景……後來上上下下習慣了,熟練了,錢也賺得要比理髮師多,我和他也能相互支持、共同進步。”兩人每天一起上下班,吃飯也坐在一塊,柴米油鹽的日子過得舒適、溫情。

  為小家撐起更好的未來

  儘管“塔吊之旅”困難重重,但愛與責任支撐着他們不斷前行。

  “以前沒出來的時候不知道丈夫工作那麼辛苦,現在至少有我陪在他身邊了。”陳曉霞坦言,工地上日曬雨淋,原本細嫩的臉龐都被曬出了紅血絲,但夫妻二人這麼堅持是為什麼?一是家庭支出,兩人月收入加起來近兩萬,能支撐家裏小孩上學讀書,二是為了兩人能在一起互相扶持,共看日出日落、雲卷雲舒。

  這些年來,陳曉霞跟着丈夫輾轉了好幾個城市,也換了不少工地。他們之前在新疆幹了5年活,現場施工條件艱苦,時常沙塵多、紫外線強,加之晝夜溫差大,夫妻倆每天都是裹着棉襖上下班,熱的時候把外套脫下,單留一件薄衫,任由汗水浸濕布料。現場施工必須穿戴反光服和安全帽,陳曉霞知道丈夫耐不住熱,便會在網上給他挑一些輕薄的衣褲當作業服。

  兩人後來又回到熟悉的南方,一來更加習慣南方的氣候,二來能離留在家鄉的孩子更近些,過年回去更加方便,夫妻間的相互陪伴讓兩個長期在異地打工的農民工增添了不少慰藉。

  趙洪發夫婦家裏有兩個孩子,一男一女,兒子在讀初中,女兒在讀幼兒園,孩子現在交給家裏的老人帶着。夫婦倆一年到頭也就回一兩次家,每次回去不到兩星期又要匆匆忙忙趕車了,今年從家裏出來時已是元宵節後,離家當天就返回廣東繼續上班了。

  無論平時有多忙碌,夫妻倆約定好每天下班後都要給家裏打視頻電話。為了能讓家裏老少過上更好的生活,夫婦倆為他們的小家拼搏奮鬥。“現在工地上的條件也沒以往艱苦了,塔吊駕駛室裏有風扇,有空調,每到夏天,只要風扇一轉,空調一開,室內還是比較涼快的。項目上也會給我們準備綠豆湯、西瓜、藿香正氣水等防暑物品,我們工作環境已經得到了很大改善。”趙洪發知足地説道,“在廣東工作起來覺得很舒心,這邊的生活節奏和四川那邊差不多,加上工人待遇一年比一年好,還有愛人相伴,再苦再累的日子也能咬咬牙堅持過去。”

  

  夫妻倆在塔吊下擁抱

  今年“5·20”在即,趙洪發特地為妻子準備了一個驚喜——給她送上一束粉玫瑰,象徵兩人情比金堅,白頭偕老。兩人結婚多年,平時都在工地上幹活,鮮少有時間真正坐下來談情説愛。面對丈夫的浪漫,陳曉霞甚是感動,説:“相伴14年,還是第一次過這個‘節日’,讓我想起了剛戀愛的幸福時光。”

  【記者】張笛揚

  【通訊員】麥斯捷

+1
【糾錯】 責任編輯: 李慶招

01007026001000000000000001111166112963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