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深汕特色傳統食品,推進深汕食品加工小作坊規範發展,助力深汕特別合作區鄉村振興工作,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深汕監管局(以下簡稱“市市場監管局深汕局”)在2023年開展了深汕食品小作坊標準編制項目。5月初,深汕食品小作坊標準編制項目工作啟動,市市場監管局深汕局領導與深圳市分析測試協會專家組一行先後到深汕特別合作區四鎮農貿市場及其周邊、紅羅村墩村等進行實地走訪調研,詳細了解當地食品小作坊的生産現狀和加工工藝流程。

市市場監管局深汕局領導到紅羅村調研考察。

市市場監管局深汕局黃古鎮局長帶隊到紅羅米酒坊開展調研工作。

市市場監管局深汕局工作人員與深圳市分析測試協會專家組開展食品小作坊調研工作。
食品小作坊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在傳承飲食文化、推動特色産業發展、增加就業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但食品小作坊遍佈城市農村、街頭巷尾,食品生産不規範,風險點多,監管難度較大,因其多、小、散、亂的特點,一直是我國食品安全隱患的高發區和監管的重點難點。加強食品小作坊監管,促使其規範提升,是食品産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標準化是支撐和引領産業發展的重要技術手段,標準的制定對保障食品安全有重要意義。編制深汕食品小作坊標準需要考慮到深汕經濟發展水平、地緣狀況及當地居民飲食習慣等因素,制定出適合當地情況的食品小作坊標準,促使轄區內食品小作坊向“生産庫房齊全、衞生條件良好、設施設備完備、制度記錄健全、原輔料使用規範”的標準化方向發展,切實提升深汕特別合作區食品生産加工業整體水平。
據了解,此次標準編制工作由深圳市分析測試協會具體落實。深圳市分析測試協會是深圳市5A級社會組織,在2021年獲得中共深圳市社會組織委員會授予的“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協會技術力量雄厚,有豐富的專家資源,在行業標準制定方面有豐富經驗。

鲘門綜合市場。
調研組首先來到鲘門鎮鲘門綜合市場進行調研。鲘門鎮位於粵東紅海灣畔,距離深圳北站僅39分鐘車程,每20分鐘一班高鐵,交通異常方便。每到周末,有不少深圳人來到鲘門度假,品嘗當地美食、海鮮。附近有著名的百安海灘,風景優美,民宿林立,可觀滄海、看日落、品地道美食,是深圳人周末休閒度假的絕好去處。鲘門綜合市場位於鲘門漁港海邊,漁船密布,天海輝映,春潮激蕩,一片欣欣向榮景象。

在深汕特別合作區,有不少極具傳統文化特色的食品小作坊,傳統手工技藝與現代小型機械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經營者用心生産着深汕人舌尖上的美食。本項目制定的團體標准將涵蓋6大類共26個小作坊食品品種,包括水産製品、肉製品、糖果、酒類、糕點、豆製品等,其中不乏當地的特色美食,比如馬鮫魚丸、紅羅米酒、綠豆餅、肉丸、肉松等。

深汕特別合作區極具傳統文化特色的小作坊食品。
本項目工作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食品小作坊全面調研(2023年4月至5月);第二階段團體標準立項編制(2023年5月至9月),編制不少於6個食品小作坊團體標準;第三階段對已獲得食品小作坊證照的5家企業開展全面的質量幫扶和指導提升,並對有意向申辦食品生産加工小作坊登記管理證的經營者進行宣傳培訓、推廣幫扶、引導獲證和規範指導。
第一階段的調研工作將持續一個多月,將圍繞深汕特別合作區內四個農貿市場,即鲘門市場、小漠市場、鵝埠市場、赤石市場周邊食品小作坊進行全方位深度調研,包括食品小作坊生産場所及環境、設備設施、採購驗收和生産加工、包裝和標籤、食品檢驗、食品貯存和運輸、人員管理、記錄等。
據悉,為加速推進食品小作坊升級改造,激發辦證積極性,助推鄉村振興,市市場監管局深汕局制定印發了《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食品生産加工小作坊登記管理工作項目實施方案(2022年—2024年)》,
該方案自2023年2月1日起施行,符合申領標準的食品小作坊可獲得6萬元至10萬元的補貼。目前市市場監管局深汕局正積極推進相關工作,補貼申領均已在受理之中,計劃在6月底前完成第一批小作坊補貼申領的評審工作。本次調研活動標誌着深汕特別合作區小作坊團體標準編制工作正式啟動,是深汕特別合作區高質量發展的又一重要里程事件。(張銳佳 黎小炳 許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