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廣州4月26電(黃玫 李俊豪 孟盈如)隨着外貿大省廣東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和高水平對外開放縱深推進,外貿在金融“活水”滋養下,釋放出連接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重要潛能。
從打造授信審批綠色通道、支持企業進出口“輕裝上陣”,到強化融智服務、滿足外貿新業態的跨境金融需求,第133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期間,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場景推陳出新。廣東多家大型銀行業金融機構為廣交會提供一系列專屬金融服務,為外貿企業在海外市場搶訂單、保市場、降成本、提質效打出了一套“融資+融智”的金融“組合拳”。

圖為廣交會二期展館。新華網 李俊豪 攝
打造融資綠色通道 支持企業進出口“輕裝上陣”
萬商雲集,人頭攢動。本屆廣交會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屆,面對國際貿易新趨勢和市場新需求,許多智慧生活、智能家電參展商紛紛亮出自家新産品、新樣式,如數家珍給外國採購商講解其中的“黑科技”。
在江門市金環電器有限公司展位裏,立體分佈着多&熱泵滾筒幹衣機,其中3公斤熱泵幹衣機吸引着不少海外採購商洽談體驗。企業創始人高燕宏介紹,公司從事滾筒幹衣機已有18年,累計出口全球46個國家和地區。通過廣交會“大窗口”,希望讓更多的全球客戶看到和體驗中國製造的好産品。
資金缺口大、應收賬款回收慢、應急周轉金滯後等是擺在外貿企業面前的難題。“近期公司接到了不少海外採購幹衣機的訂單,但需要採購原材料,面臨的資金壓力較大,在中國銀行幫助下,獲得了利率相對較低的貸款。近三年來貸款數額共計5000萬元,緩解了我們接單時的資金痛點。”高燕宏説,中國銀行為企業帶來結售匯的匯率優惠,以及出口業務單據處理50%手續費減免,支持企業進出口“輕裝上陣”。
部分外貿參展商反映,跨境融資對企業門檻較高,一是要提供經審計的上一年的財務報表,挂鉤企業的凈資産;二是要提供擔保,通過抵押質押方式才能拿到授信。對於規模不大的中小外貿企業,銀行如何打造授信審批綠色通道,提供形式多樣、高效便捷的融資方案?

廣交會上舉行的金融賦能外貿高質量發展論壇。新華網發 (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 供圖)
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副行長李智君&&,該行啟動廣交會金融服務月相關工作,為廣交會參展商提供34項金融服務。廣東中行提供押匯、貼現、保理等短期資金融通便利,配套銀稅貸、科創貸、信用貸等多種服務方案,滿足企業專項資源配置場景融資需求。
廣交會成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窗口”。據廣東銀保監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3月末,廣東省銀行業各項貸款餘額25.64萬億元,同比增長12.1%。
強化融智“大腦” 金融科技助力企業提質增效
如果説融資是為外貿企業解決陣痛進行外部“解渴”,那麼融智則是為企業提供量身定造的貼心“棉襖”。金融機構加大對廣交會的服務,讓更多參展企業獲得業務的質效提升。
廣州三雅摩托車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産摩托車、電動車大型高新技術企業,深耕本地已有27年,獲得80多項國際認證標準。近期公司在開拓海外進口業務,建設銀行為其提供跨境貿易、投資和融資等便利化服務,提高了外貿效率。“我們供應商向建設銀行申請進口信用證,銀行充當交易雙方‘擔保人’角色,供應商能夠快速獲得貨款,我們交易起來更加安心。”公司外貿負責人王慧琳説。
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相關負責人&&,建行重點關注廣交會參展中小企業、外貿企業、科創企業的實際需求,推出廣交會特色産品“廣交融通寶”“廣交融資寶”“廣交融智寶”,涵蓋結算、賬戶、融資、商戶等服務,提供廣交會專屬結算手續費、存貸款利率優惠,打通企業發展“堵點”。
銀行利用專業知識和新型科技為企業“出海”保駕護航。工商銀行廣州分行積極構建智慧貿易金融生態場景,通過國際結算、擔保、結售匯和融資四大類20余種線上産品,讓數字化金融産品賦能企業外貿全鏈條。在推介出口賣方信貸、出口買方信貸、進口信貸和貿易金融等傳統優勢業務的基礎上,進出口銀行廣東省分行發揮政策性金融踐行普惠金融服務的引領示範作用,利用金融科技疏通産業鏈和供應鏈,助推外貿高質量發展。
創新服務矩陣 滿足外貿新業態的跨境金融需求
當前,外貿新業態新形式加快涌現,催生新的市場需求,我國外貿企業修煉內功、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搶抓國際市場産業鏈分工新機遇,在國際競爭中搶佔先機。
在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新常態下,外貿企業結售匯頻繁。這時企業需要加強匯率風險防範意識,銀行專業人員也要適時建議,並提供“一對一”匯率報價、定制化外匯衍生産品組合等多重保障。
“由於貨款和貨物交付的過程中有時間差,擔心匯率波動讓企業受到損失。”廣東歐文萊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長梁偉鴻説,通過與建行協商鎖定匯率,收付款時可按照約定匯率辦結,免去匯率波動的顧慮。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金融機構和企業都要樹立“匯率風險中性”思維,不賭匯率方向,做好套期保值和匯率風險管理。金融機構要為企業提供本外幣一體的綜合化金融服務方案,讓企業心無旁騖地做強做好自己的主業。
如何運用強有力的金融力量支撐重構産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暨南大學南方高等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少波認為,運用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金融科技促進外貿提效增速,同時深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降低外貿企業的財務費用、匯率風險,滿足外貿新業態的跨境金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