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星點鬥,獨佔鰲頭;燈湖之巔,燦爛綻放。3月23日,風物美學空間暨風物方志館開館。該美學空間位於南海桂城魁星閣,主體建築共7層,包括風物方志展、開放閱讀空間等,同時牽手藝術家對南海傳統文化進行再創作,將周期性地對相關作品進行集中展覽。
魁星閣位於南海城市中軸線最南端,在此打造風物美學空間暨風物方志館,更賦予這座城市地標不一樣的內涵。同時,區別於傳統展陳,該展館還借力最新潮的數字技術,結合創意策劃把內容解説趣味化、游戲化,增強參與感、互動感,通過新表現方式讓書寫在南海史籍中的⽂字與歷史都活了起來。
“以方志為基,以風物為引,南海風物方志館是南海首個具備地方志功能的區級綜合性文化場館,既是時尚年輕化的方志館,也是蘊含美學文化的新地標,實現了場所選擇、設計理念、表現形式、展覽內容‘四新’。”南海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方華剛&&,接下來,希望南海風物方志館能打造成美學文化新地標、地情文化新&&、城市文化新名片和對外示範新窗口,更好服務中心工作、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在地情展示、文化交流、現代美學、研學教育等方面為全區方志工作做出更多有益探索。

南海風物方志館是南海首個具備地方志功能的區級綜合性文化場館。戴嘉信 攝南海風物方志館是南海首個具備地方志功能的區級綜合性文化場館。戴嘉信 攝
讓南海歷史文化“活”起來
融入現代技術增強互動體驗
地方志展館一定會是枯燥沉悶的嗎?了解一個地方的歷史文化只能通過書籍嗎?來風物美學空間暨風物方志館看看,這裡將為你提供了解南海地情文化魅力、城市變遷的新渠道。
風物美學空間暨風物方志館由佛山市南海區委宣傳部、南海區檔案館(區地方志辦)與桂城街道辦事處聯合打造。據介紹,風物美學空間暨風物方志館共7層,其中1層為風物方志常展和地情文獻中心,其中展覽包括風土(看·南海印象)、博物(品·南海匠心)、世情(觸·南海脈絡)、新語(擁·南海未來)四大主題章節,系統梳理南海人文肌理與民俗風情。

南海風物方志館主體建築共7層,包括風物方志展、開放閱讀空間等。戴嘉信 攝南海風物方志館主體建築共7層,包括風物方志展、開放閱讀空間等。戴嘉信 攝

作為地方代表性文化,南海醒獅在展館中展出。戴嘉信 攝作為地方代表性文化,南海醒獅在展館中展出。戴嘉信 攝

設置於1層極具藝術感的旋梯也讓人眼前一亮。戴嘉信 攝設置於1層極具藝術感的旋梯也讓人眼前一亮。戴嘉信 攝
2層則巧妙利用建築設計為半開放空間,打造集咖啡輕餐飲與閱讀於一體的生活美學休閒空間,為場館注入年輕化表達⽅式的⽣活美學場景。同時,咖啡休閒區還集合創意美學産品展售,挖掘以南海文化元素為創意核心的文創産品,推動南海文博IP融入現代生活。
3至6層則為“造物的溫度——南海風物藝術聯展”。該區域設計為流動展覽空間,首期邀請了4位來自大灣區的藝術家,對南海本土文化——佛鶴獅、香雲紗、樂安花燈、粵劇文化進行再創作,讓群眾能在全新的表達形式中感受傳統民俗技藝,更好地了解南海傳統文化。

3至6層則為“造物的溫度——南海風物藝術聯展”。首期邀請了4位來自大灣區的藝術家,對南海本土文化——佛鶴獅、香雲紗、樂安花燈、粵劇文化進行再創作。戴嘉信 攝 3至6層則為“造物的溫度——南海風物藝術聯展”。首期邀請了4位來自大灣區的藝術家,對南海本土文化——佛鶴獅、香雲紗、樂安花燈、粵劇文化進行再創作。戴嘉信 攝

粵劇文化融入現代年輕人喜愛的元素。戴嘉信 攝粵劇文化融入現代年輕人喜愛的元素。戴嘉信 攝
7層則設置為“魁星點鬥,獨佔鰲頭”主題打卡空間,以地方志知識挑戰賽的生動形式串聯起整個空間展覽內容。通過極具趣味性的答題闖關體感游戲,進一步加深觀眾對南海歷史與地方志文化的了解,完成挑戰賽後觀眾還能解鎖不同的成就與祝福。
據風物美學空間暨風物方志館設計團隊負責人成晨&&,展館整體運用VR、AR、數字孿生、實時渲染、體感交互等多種現代化技術,使得展館能提升市民的參與感、互動感,讓歷史文化更有趣。
比如,在“智造”南海板塊,區別於傳統展館“單向輸出”的模式,風物美學空間暨風物方志館則引入了技術互動,市民可通過觸摸按鍵,即可透過投影觀看智造南海的發展歷程,更具趣味性和互動性;基於南海悠久的龍舟文化,展館內還特設劃龍舟區域,通過競賽游戲等方式,讓市民可帶娃深度體驗劃龍舟的樂趣。

智造南海充滿科技感。戴嘉信 攝智造南海充滿科技感。戴嘉信 攝

市民可帶娃前來體驗劃龍舟。 戴嘉信 攝市民可帶娃前來體驗劃龍舟。 戴嘉信 攝

將耳朵湊近大喇叭,即可聽到各式各樣的南海方言。戴嘉信 攝將耳朵湊近大喇叭,即可聽到各式各樣的南海方言。戴嘉信 攝
這樣的互動參與感還滲透在展館設置的方方面面。如在了解南海方言的區域,市民可將耳朵湊到大喇叭前,即可通過相關感應,聽到南海不同區域的方言發音;在了解南海代表性美食、傳統技藝等板塊,通過將感應擺件放在相關區域,隨即觸控屏中將彈出相關介紹,進一步點擊還可從全方位了解系列內容。
城市中軸新地標
牽手藝術家講好南海新故事
魁星閣位於南海城市中軸線最南端,登高遠眺,可將南海中心城區風光盡收眼底。在此打造風物美學空間暨風物方志館,更賦予這座城市地標不一樣的內涵。

魁星閣。戴嘉信 攝魁星閣。戴嘉信 攝
魁星閣樓高60米,共7層,亭&樓閣,錯落有致。登上魁星閣,還能拍下多棟産業高樓組成的城市天際線,感受潮流南海的“大都市范兒”。
“基於南海悠久的歷史文化,與魁星閣這座城市地標,主辦方與團隊反復研討,最終確定以‘魁星點鬥,獨佔鰲頭’的文化理念,貫穿展館設計的全流程。”成晨&&,雖然方志館聽起來“傳統味較濃”,但在設計過程中,充分依靠創意策劃和交互體驗等操作,將展館呈現得更有趣、好玩,讓市民在參觀過程中對傳統文化激起濃厚的興趣,由此充分感受、了解南海本土文化精髓。
為更好地傳承南海文化,講好南海故事,風物美學空間暨風物方志館在3至6層設置的“造物的溫度——南海風物藝術聯展”,就是南海傳統文化新表達的重要載體。
以5樓《愛如天成丁財旺》展覽為例。該展覽以樂安花燈為創作原型,通過與手藝人的共同創作,結合現代繪畫、藝術裝置、藝術家居,打造成可讓年輕市民在其中休閒、娛樂互動的場景。這樣的現代化表現形式,更讓有着300多年歷史的樂安花燈拉近了與年輕人的距離。

通過現代繪畫、家居等表現手法,樂安花燈有了全新的表達形式。戴嘉信 攝通過現代繪畫、家居等表現手法,樂安花燈有了全新的表達形式。戴嘉信 攝

藝術家聯合手藝人共同創作的新式樂安花燈,兼具美觀和實用性。戴嘉信 攝藝術家聯合手藝人共同創作的新式樂安花燈,兼具美觀和實用性。戴嘉信 攝
“創作這一作品前後持續約8個月,我們團隊先後走進羅村8次,與多位手藝人互動碰撞,在深入了解樂安花燈的由來、寓意後,我們將其拆解重組,並充分結合現代繪畫、藝術家居等表現手法,讓樂安花燈找到了全新的表達方式。”《愛如天成丁財旺》創作者、策展人、參展藝術家譚景聰説。
據透露,“造物的溫度——南海風物藝術聯展”首期展覽時間約半年,接下來,策展方還將充分挖掘南海傳統歷史文化,牽手多位藝術家進行再創作,在活動展區定期舉辦相關作品展覽,讓更多人透過現代藝術化表現形式,講好南海故事,讓南海更潮、更有趣,由此吸引更多藝術家、年輕人走進南海、了解南海、愛上南海。
魁星閣南海風物美學空間正式開館時間:2023年3月24日,試運營期間開閉館時間:每天9:00-17:00(每逢周一閉館)。
為減少您的等候時間,敬請提前預約。參觀預約電話:0757-86287256 (請提前一天預約),場館參觀時間預計50分鐘,每天16:30截止進場。
參觀須知:
1、參觀過程中請愛護場館設施及看管好小朋友;
2、請勿攜帶寵物進場;
3、後續請留意小程序預約方式。
【文字】南方日報記者 李欣
【攝影】南方日報記者 戴嘉信
【通訊員】周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