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者風範》 陳少芳 譚展鵬

《紅棉璀璨》 陳少芳
日前,“錦繡中華:傳統織染繡藝術與生活展”首展,於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天下綢都)盛澤文化中心啟幕。
本次展覽選取全國各地具有代表性的織繡染類傳統技藝項目50余項,邀請各地非遺代表性傳承人60余位,分為“天孫織錦——織造技藝”“鋪錦列繡——刺繡技藝”“闌幹斑布——印染技藝”等三大板塊,鏈結不同城市的文化基因與生活美學。展覽同時聯袂多位藝術家及設計師,打造獨特審美特質的“生活藝術樣板間”,探索傳統文化回歸當下生活的範式。
日前,“錦繡中華 絲韻江南”振興傳統工藝論壇在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先蠶祠舉辦。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先蠶祠,是祭奠蠶神嫘祖的公祠,見證了江南地區豐富厚重的桑蠶絲綢文化。本次論壇以先蠶祠古色古香的建築為文化空間,開展了傳統與時尚的穿越時空的對話。
記者了解到,廣州的代表性非遺項目廣繡也受邀參與了此次活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廣繡項目廣東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譚展鵬告訴記者,活動展出了陳少芳的作品《紅棉璀璨》,以及他的作品《王者風範》。
《紅棉璀璨》尺幅48厘米×42厘米,創作於2002年。廣繡大師陳少芳將廣州市市花紅棉與廣州市市鳥畫眉組合在一起,創造出一幅詩情畫意的畫面。畫面上,一隻“畫眉鳥”與老朋友“花蝴蝶”喜相逢於“紅棉花”之間,一唱一和。“紅棉”上的一顆“露珠”極顯細緻的質感。作品以傳統廣繡常用的針法——平針繡、打籽針繡、亂針繡等去重新布局全新的視覺畫面,尤其是對逆光效果的探索,是當年突破傳統的成功創作之一。當年,作品以《現代廣繡精品畫》(四件套:《傲視群芳》《紅棉璨燦》《鳳冠蝶舞》與《白鷺芭蕾》)的名義參賽並獲“2002年廣州市旅游工藝品創作大獎賽”精品銀獎。
陳少芳、譚展鵬2011年創作的真絲絨繡作品《王者風範》是在真絲緞面上以蠶絲線刺繡的廣繡作品。作品以半身肖像的形式錶現白孔雀高傲又純潔美麗的性格與特質。譚展鵬介紹:“廣繡極少表現白孔雀,在構圖中我借鑒綠孔雀的尾翎結構進行白孔雀尾屏的設計,豐富藝術手法,強化工藝美術的視覺效果。”翎眼中運用了早已失傳的“反咬針”。孔雀的頭、頸、胸是按白的主體冷、暖色變化,配合傳統針法的互相轉換與重組,表現出各部位的毛髮的質感和立體感。對眼睛的細緻描繪也使白孔雀的神情更具有王者風範。作品於2021年獲中國(中山)紅木傢具博覽會傳統工藝美術展“金藝杯”金獎。
近年來,以某個單一品種組合而成的專題性非遺展覽、活動越來越多,廣繡、廣彩、骨雕等廣州特色非遺項目多次赴全國各地展示“廣州韻味”。譚展鵬認為類似這樣的專題性非遺活動特點突出,參展作品與傳承人的“代表性”更加鮮明,方便讓觀眾對相關非遺項目的理解更加深入。
此展作為2022年度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項目,將以巡展形式在蘇州、北京、廣州、海口、西寧、長春巡迴展出,集中呈現近年來傳統織染繡類非遺項目保護成果與走進現代生活的傑出案例。(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卜松竹 圖/譚展鵬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