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培育金鯧魚産業 推動湛江開拓海上“藍色糧倉”
2022-10-26 17:15:43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網廣州10月26日電(李俊豪)金秋黃昏,湛江遂溪草潭漁民在“海洋牧場”上起魚拉網,深水網箱上魚肥水美,一派豐收繁榮景象。“每三條金鯧魚,就有一條來自湛江”。湛江是全國較大的金鯧魚養殖基地,被譽為“中國金鯧魚之都”,年産量達10萬噸,約佔全國産量40%,總産值約100億元。

  如何推動金鯧魚産業鏈蓬勃發展?近日,廣東恒興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東恒興”)董事長陳丹&&,廣東恒興立足本土海洋資源,大力發展深水網箱養殖模式,為金鯧魚産業提質增效;重點推廣廣東特色農産品、特色漁業文化,搶佔國內外預製菜産業市場,深耕海洋牧場,推動湛江開拓海上“藍色糧倉”。

  深水網箱。新華網發(吳昊天攝)

  聯農帶農 鄉村振興的“致富魚”

  金鯧魚是我國主要海産經濟魚類之一。金鯧魚肉質細嫩、鮮美可口,營養價值高,備受國內外消費者喜愛。“一條金鯧魚,帶動一個産業”。當前,金鯧魚已成為湛江特色的水産支柱産業,帶動了種苗、飼料、養殖裝備、加工與流通等全産業鏈的發展。湛江金鯧魚年産量約佔全國40%,産業總産值約100億元,直接從業人口約10萬人,間接帶動從業人口近100萬人,成為人們口中的“致富魚”。

  以市場為導向,結合湛江當地優勢海域資源,創新聯農帶農模式,金鯧魚龍頭企業多方位賦能産業高質量發展,帶動漁民增收致富。

  陳丹介紹,廣東恒興採用“公司+基地+農戶+標準+服務”模式,免費給農戶培訓,幫助農戶提升養殖技術,建立系統完整的水産食品産業鏈體系。通過智慧漁業管理平台,結合水産養殖大數據分析,實現水産養殖精細化管理,幫助漁民節省勞動力、提升養殖效率。

  廣東恒興把好“原料端、加工端、物流端”三大端口,打造從塘頭到餐桌安全、營養、美味的食品産業鏈,累計免費培訓農戶超過160萬人次,帶領農戶增收致富。

  廣東恒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丹。新華網發(吳昊天攝)

  創新養殖 融合一二三産的“黃金魚”

  湛江“海洋牧場”和創新性的養殖模式為金鯧魚高質量發展孕育了先機。金鯧魚是湛江深水網箱養殖的主要品種,半年一造,單個深水網箱一造産量可達10萬斤。據了解,湛江金鯧魚深水養殖網箱數量已超過3700個,主要分佈在遂溪草潭、雷州流沙、徐聞新寮等海域。陳丹&&,從傳統網箱轉變為深水網箱,改善了金鯧魚的養殖條件,提高金鯧魚的數量和質量,為湛江打造海上“藍色糧倉”作出貢獻。

  漁民正在捕撈金鯧魚。新華網發

  數字化為金鯧魚産業插上“騰飛”翅膀。陳丹認為,通過在網箱養殖中應用24小時水質檢測設備、安裝水下攝像頭等,推動養殖生産過程信息化、電子化,促進金鯧魚行業蓬勃發展。為打通金鯧魚養殖産業上下游數據壁壘,湛江將建設金鯧魚供應鏈數字平台,匯聚從種苗養殖,水産加工,再到生産、銷售、物流等金鯧魚産業全鏈條數據,用數字化理念驅動水産産業提效能、激活力。

  金鯧魚産業鏈嚴格的質量把控,是給廣大消費者的“定心丸”。陳丹説,廣東恒興在金鯧魚産業鏈裏嚴格把好三關:一是原材料的質量關,二是加工環節的質量關,三是倉儲配送、物流的質量關。通過推行新型農業産業化運作模式,廣東恒興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對産品實施在線管理,保證産品可溯源,從源頭保障食品安全。

  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企業應該如何推動金鯧魚“走出去”?

  陳丹認為,以往出口的農産品多為大宗原材料,以活魚或冰鮮魚為主,現在將金鯧魚農産品精深加工為預製菜,提高金鯧魚的附加值,為整個産業鏈的上下游賦能,推動高質量發展。同時大力挖掘和傳播粵菜文化,讓承載着漁業文化的金鯧魚走上國際化道路,講好廣東農産品故事。(參與:實習生 黎嘉瑩 李秋平)

+1
【糾錯】 責任編輯: 魏曉航

01007026001000000000000001111158112908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