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黑臭河”到“生態河”——廣東茅洲河治理觀察
2022-07-23 14:53:40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社深圳7月23日電題:從“黑臭河”到“生態河”——廣東茅洲河治理觀察

  新華社記者王豐、周穎

  水清兩岸綠、鷗鷺連片飛,七月盛夏裏的深圳、東莞界河——茅洲河,連片的淺灘濕地孕育着勃勃生機。

  “經過近幾年治理,茅洲河又變回了我們小時候的樣子,又可以岸邊吹風散步、河裏摸魚捉蝦了。”在茅洲河畔的洪橋頭社區出生長大的居民洪永林開心地説。

  眼前美好宜人的風景,來得並不容易。20世紀70年代末以後,深圳和東莞在不斷發展、擴張的同時,河流淤塞、水質污染等狀況日益嚴重。這不僅影響了沿岸居民的生活,也成為嚴重制約深圳、東莞高質量轉型發展的短板。“臭氣幾公里外都聞得到,我們沿岸的居民平時都不敢開窗戶。”洪永林説。

  2016年,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廣東,指出茅洲河整治工作落實不力、大量污水直排、水質污染嚴重等問題。也就在這一年,茅洲河開啟全流域治污攻堅。

  “最初採取截污方式,沿河設置箱涵阻斷污水,但效果不佳,污水經常溢流進河,怎麼也截不住。”深圳市茅洲河流域管理中心河道管理一部部長胡海濤説。

  面對治水難題,廣東不斷改進方法、探索新路,逐漸意識到治水根子在岸上、核心在管網,治水策略應轉向源頭,着手全流域治理。

  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省市主要領導挂點督導、擔任河長;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建立完善流域協調會商機制;深莞兩地各級黨委、政府搭建高規格聯動工作&&;地市內部成立流域管理中心,統一調度“廠、網、河、站、池、泥”等。

  大兵團作戰、全流域治理。清理整治“散亂污”企業,淘汰重污染企業,推動流域産業轉型升級;引進大型環保企業,全面推進污水干支管、毛細管建設,構建系統、完整、獨立的污水收集管網體系;推進全流域正本清源、雨污分流,逐個小區、逐棟樓宇、逐條管網排查改造,打通排水管網最後一百米。

  經過全方位綜合整治,茅洲河流域內40多個黑臭水體、300多個小微黑臭水體已於2019年穩定消除黑臭;新建污水管網數千公里,完成數千個小區、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如今,茅洲河流域幾十年發展的基礎設施欠賬逐漸補齊,“污水全收集、收集全處理”已基本實現。

  治水增強了群眾自主環境保護意識。民間河長、護河志願者等民間群體巡河管理,與政府河長“手拉手”,形成全民治水護水新機制。

  治水激發了流域新活力。曾經被取消了13年的茅洲河龍舟賽,在深圳茅洲河段燕羅濕地段重新開賽;東莞茅洲河段也迎來“迎春長跑”“盆菜宴”等民生活動……

  治水打造出濱水活力空間。在茅洲河流域,深圳已建成6座生態濕地公園、10座雨水花園、45.6公里漫步道,以及茅洲河展示館、南光綠境公園、左岸科技公園……茅洲河成為寓教於樂、怡人樂居的生態家園和自然課堂。

  茅洲河治出秀水美景,也撬動了産業轉型升級。在茅洲河流域,深圳通過碧道建設,將污染企業集聚的工業廠房改造成小型城市綜合體;建設江碧環境生態産業園,推動200多家分散的重污染企業集中入園、集聚發展……

  “茅洲河的治理,實現了水清、岸綠、景美,探索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流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生態環境部華南督察局局長岳建華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關錦恒

01007026001000000000000001111340112885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