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寶安:黨建聚力賦能 灣區逐浪爭先
2022-07-01 09:25:35 來源: 南方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佇立在中共寶安縣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舊址,磚紅的瓦面訴説着風雨征程、激情歲月,高大的樹木百年仍枝繁葉茂、蒼翠欲滴;眺望碧波萬頃的伶仃洋,建設中的深中通道橋連兩岸、氣勢如虹,擴區後的前海片區岸線綿延、風正帆懸。

  深圳寶安,這是一座紅色基因源遠流長、精神血脈賡續相傳的城區。1925年,深圳地區第一個黨支部——中共寶安縣支部在這裡誕生,翻開了深圳紅色歷史新的一頁,“寶安紅”從此成為大灣區永不過時的經典“色號”;永葆初心,一代又一代接續奮鬥的寶安共産黨人,堅守人民情懷、牢記使命擔當,書寫了改革不停頓、發展不止步的新篇章,邁出了從先行先試到先行示範的堅定步伐。

  這是一片黨的建設與城市建設、産業發展互融共促、同頻共振的發展熱土。39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基層黨組織建設縱向到底、橫向到邊,黨的建設融入萬家燈火、千行百業,躍動在每個寶安人的生活之中;近50公里的海岸線旁,打造黃金內灣“支撐極”的大幕徐徐拉開,重大戰略、重大項目、重大工程接連“落子”,激蕩着逐浪灣區的豪情與力量。

  回首看,從建黨初期中共寶安縣支部的星星之火,到改革開放大潮中劈波斬浪的偉大航程,一百零一年的櫛風沐雨、砥礪奮進,鍛造了特區建設者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精神品格;向未來,從“大灣區”到“大前海”、從臨灣核心片區到國家戰略主戰場,寶安人接過發展的“接力棒”,正以高質量黨建為引領,以“422133”為主框架,着力打造世界級先進製造城、國際化灣區濱海城、高品質民生幸福城,奮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標杆城區。

  大舸中流下,青山兩岸移。寶安時刻牢記“堅定不移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這一“奇蹟密碼”,勇擔深圳産業大區、人口大區的“大區之為”,努力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書寫高質量發展的“寶安答卷”。

  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寶安廣大黨員幹部凝心鑄魂、創先爭優,匯聚起奮勇前行的磅礡力量。

  爭當實幹“先鋒隊”

  黨旗在項目攻堅一線高高飄揚

  在深圳市寶安區北部,一座國際智能製造生態城正火熱建設、蓄勢崛起。

  2022年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推動寶安燕羅等20個先進製造業園區建設提速”,在寶安“422133”工作主框架中,“燕羅國際智能製造生態城”作為“推進四大製造業片區”中的首個項目被提出,足見其對於寶安乃至深圳未來發展的重要意義。

  重大項目意味着更高難度,擺在眼前的便是土地整備這塊“硬骨頭”。如何在建成區科學高效推進完成整備任務、保證工程進度?燕羅街道啟動土地整備“紅色引擎”工程,把黨組織建在項目一線,讓黨員衝到攻堅一線,把土地整備工作一線作為考察識別幹部的主陣地。

  以“黨建鏈”串起“項目鏈”,燕羅街道成立山門片區、塘下涌片區、燕川片區、羅田片區4個土地整備工作臨時黨支部,由街道主要負責同志擔任臨時黨支部書記,集聚着街道機關事業單位、社區、評估公司等參與土地整備的所有黨員。臨時黨支部定期開展“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強化政治引領,帶動大家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讓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高質量推進土地整備工作的強大效能。

  “空間是發展的基礎,有大的空間才能有大的發展。”燕羅街道黨員幹部把這句話牢牢記在了心頭。在攻堅整備一線、談判一線,燕羅街道180名黨員幹部凝心聚力、全力奮戰,通過土地整備分片包乾負責制,將責任扛在肩頭;轄區老黨員積極發揮資歷深、黨性強、覺悟高的優勢,組建“銀發先鋒隊”,在政策宣講、協商談判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發動權益人、企業主、租戶中的黨員,帶頭簽約。

  黨組織夯實戰鬥堡壘、黨員幹部率先垂範……在高揚的黨旗下,山門土地整備項目僅用時46天,便完成17萬平方米土地的談賠簽約和清拆入庫工作,刷新了整備效率的“成績單”,探索出土地二次開發新模式,有效整備連片、成規模優質産業空間;華潤微電子項目一期僅歷時46天,完成27個地塊權益人、101家企業、162個“三小”場所租戶、累計2569名人員的談賠和清租,清拆387棟各類建築,入庫17萬平方米土地,跑出土地整備加速度。

  不止於燕羅,在寶安各個領域、各條戰線,無數黨員幹部勇做先鋒、勇毅前行,在實踐中擔當,在擔當中有為,無論急難險重還是艱難險阻,他們都是黨組織和人民群眾最信任的先鋒隊。

  在全面優化生態環境的過程中,寶安建投集團黨委成立水污染治理黨員先鋒隊,黨員幹部當先鋒、打頭陣,深入一線開展查排口、消面源等工作;打造“1+8+N”(1個黨總支+8個黨支部+N個工作班組)組織體系,以“項目化、表格化、責任化、時序化”模式,統籌推進污水零直排區創建工作,截至5月底,累計移交3317個小區,移交率達64.8%。

  在寶安數字未來城的建設中,建投科技公司黨支部的黨員幹部、技術骨幹全員上陣,以“繡花”功夫做實做細工業互聯網平台建設運營工作;信息管道公司黨支部統籌各部門上下聯動、協同作戰,積極參與“雪亮工程”建設,目前已建成約4萬套視頻門禁系統和超5000個一類監控點,實現重點區域、重點行業視頻監控全覆蓋,為區域安全作出國企貢獻。

  融入産業“生態鏈”

  激活産業集群發展“紅色引擎”

  從“三來一補”到“戰新”集群,從流水線工廠到智慧化車間……放眼珠江口東岸,寶安區憑藉雄厚的産業基礎、完善的製造業鏈條,一直以來都是經濟大區、産業大區。

  2021年,寶安工業實力居全國百強區第五,先後獲得創新百強區全國第二、全國投資競爭力百強區第三的好成績。全區現有製造業企業5.38萬家,佔全市1/3;規上工業企業4934家,佔全市40%;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759家,連續五年全國區縣第二、全省第一;專精特新“小巨人”312家、全市第一;每平方公里土地高新技術企業達17家,密度是深圳平均水平的1.6倍,是大灣區平均密度的15倍。

  今年6月,深圳市&&《關於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産業的意見》,提出了20個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重點細分領域,和8個未來産業重點發展方向,其中14個“戰新”集群重點布局寶安。數據顯示,在深圳市20大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中,寶安有13個集群企業數量全市第一,9個集群增加值第一,並有1000億級集群4個、500億級集群2個、100億級集群6個。

  肩負深圳工業經濟“壓艙石”的使命擔當,着眼於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的目標,近年來,寶安區高度重視産業鏈黨建工作,多措並舉着力實現“産業鏈延伸到哪,黨組織就要建到哪,作用就發揮到哪”,讓黨組織與産業鏈同步延伸、組織活動與經濟活動同步開展、黨建工作與産業發展同步提升。

  為推動形成要素更加齊全、體系更加完善的産業生態,今年,寶安區委組織部明確將加強産業鏈黨建列入基層黨建三年行動計劃統籌推進,按照“屬地管理與行業指導相響應”的原則,牽頭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將發改、科創、工信、應急、市監、工商聯、投資推廣、各街道等納入成員單位,推動強鏈補鏈延鏈取得新成效。

  與此同時,寶安區大力探索産業鏈、供應鏈、創新鏈“鏈上黨建”模式,依託轄區雄厚的産業基礎,完善的産業配套,着力推動先進製造業集群發展,為深圳工業強市、科技立市牢牢守住“基本盤”,最大限度發揮黨建引領作用。

  在福海街道,智能製造産業鏈黨委現已匯聚鏈上企業140家,成立鏈內黨組織33家,總産值約300億元。據介紹,福海街道智能製造産業鏈黨委積極動員黨員和成員單位負責人深入産業鏈上下游企業調研聽取黨建工作意見、行業發展難題,不僅主動幫助深圳市銳泰精密等一批成長型企業牽線合作銀行解決貸款問題,還多次組織鏈上企業到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參加先進機械製造、新能源智能汽車産業、高精模具等供需對接會,促成意向採購額超過5億元。

  接下來,寶安區將繼續鞏固提升現有6個産業鏈黨委,爭取推動1000億級、500億級等重點産業集群加快成立産業集群黨委,重點抓龍頭企業、抓行業協會、抓黨員出資人,以黨建圈做大朋友圈。一方面,依託“親清政企服務平台”,不斷完善“企業吹哨、部門報到”服務模式,精準派駐黨建指導員和駐企服務專員服務企業,將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産業發展優勢;另一方面,以黨建織密産業鏈,把産業上下游企業擰成“一股繩”,推動鏈上企業抱團發展、集群發展,牢牢把産業鏈安全控制在自己手中,以強有力的“鏈上黨建”推動産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構建黨群“同心圓”

  服務效能再升級厚植為民情懷

  日前,寶安區石岩街道創維創新谷黨群服務中心XR遠程實時交互服務系統正式啟用。通過該系統,群眾在辦理人才服務時,只需將紙質材料放置在8K高拍儀下,無需上傳和網上填報,審批人員即可遠程實時指導申請人修改完善,並借助高清電子手寫註解、8K視頻傳輸技術現場完成業務辦理。

  “啟用XR遠程實時交互服務這一5G+8K技術應用場景後,創維創新谷黨群服務中心的黨務、政務、人才等服務實現了全面升級。”創維創新谷黨群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系統能夠讓原本通過5G視頻通話進行的“面對面”遠程服務,升級到能以8K超高清顯示精度,直接在審批材料上實時註解、實時修改、實時確認,不僅將進一步打破“前&”與“後&”的界線,更能實現黨建專幹、審批服務專員等後&人員直接為群眾提供小到標點符號的實時指導,大大提高了窗口服務的專業化水平。

  如創維創新谷黨群服務中心一樣堅持科技賦能的黨建陣地,在寶安並非個例。不久前,沙井街道“15分鐘黨群服務圈”地圖正式上線,其不僅涵蓋了沙井“1+19+8”的街道、社區、園區黨群服務陣地體系,還鏈結5G黨建主題公園、暖蜂驛站、蠔鄉湖公園、江氏大宗祠、金蠔小鎮、全至科技園、蠔鄉中草藥“百草園”、壆崗村史館等特色黨建陣地。黨員群眾只需掃碼即可獲知整個轄區的黨建陣地分佈情況,無論何時何地都能找到距離最近的黨群服務中心,參與最感興趣的黨群活動。

  時至今日,寶安已實現全區平均每1平方公里就建有一個黨群服務中心,一座座扎根基層、深入群眾的黨群服務中心功能越發完善、特色更加鮮明、技術與時俱進、服務持續優化,成為廣大黨員群眾學習進步的“精神家園”,更是黨的建設融入千行百業的“紅色紐帶”、彰顯城市溫度的“暖心港灣”。

  特別是近年來,隨着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新業態、新平台蓬勃興起,以貨車司機、快遞小哥、外賣配送員為代表的新就業群體如雨後春筍般涌現。他們每天日夜奔忙、風雨無阻,如同勤勞的小蜜蜂般服務着千家萬戶。他們是美好生活的守護者,城市也理應讓他們感受到溫暖。

  在福永街道智美匯志産業園,園區入駐的186家企業中有直播公司45家,直播電商關聯企業佔6成,園區內120名“網紅”主播的總粉絲量達3000多萬。自園區黨群服務中心建成後,1200平方米的“紅色陣地”成為了傳播紅色文化、提升直播業務的立體平台。在這裡,園區黨委不僅開闢“紅色共享直播間”,打造了AI虛擬黨建主播“小智”和“智美初心”視頻號,還組織搭&“以老帶新”,邀請資深主播開展直播電商技能、話術、規範、選品等系列培訓活動。

  “接下來,我們計劃盡快打造新興領域群體深夜食堂。”智美匯志産業園區黨委相關負責人&&,園區深夜食堂的服務時段將延長至凌晨,通過在園區打造深夜食堂、開闢“暖蜂窗口”、推出“暖蜂”簡餐,溫暖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的心。

  “這麼好的暖蜂驛站提供給我們使用,我的內心就像夏天喝到冰可樂,冬天穿上新棉襖。”在西鄉福中福社區的暖蜂驛站,前來歇腳的“快遞小哥”頻頻為驛站設施點讚。去年以來,寶安統籌黨群服務中心、志願者U站、鄉村振興驛站、銀行網點、愛心企業、地鐵站場等各類資源,打造形象鮮明、配套完善、遍佈全區的暖蜂驛站47個,司機之家6個,暖蜂窗口169個,暖蜂一條街2條,周到服務讓新就業群體真正凝聚在黨旗下、聯結在組織中,讓新就業群體的幸福感、安全感、歸屬感更加充實、更可持續。

  打造善治“指揮鏈”

  深化系統治理共建美好家園

  連日來,新橋街道新二社區的居民發現汽車停車位更充裕了,公共晾衣架更多了,巷道裏的電動車擺放更整齊了,充電樁也不再需要爭搶了。這種轉變,源於新橋街道的試點改革——黨建引領社區治理項目,以“潤物細無聲”的變化帶給居民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守正道而開新篇,致廣大而盡精微。近年來,寶安區持續深化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小區“大支部”建設,基層社會治理效能顯著提升。

  “自從有了社區共治家園委員會,生活的社區越來越好”。在寶安區石岩街道,22個社區共治家園委員會(下稱“委員會”),充分發揮“集、議、調、宣、服”五大作用,有效凝聚起各種社會力量和群眾智慧,成為文明城市創建、矛盾糾紛化解等重點工作中日益活躍的基層力量。

  據了解,石岩街道以社區黨委為核心,委員會下設睦鄰建設、治理督導、文體活動、公益服務、物業協調等功能組,委員人選則在社區黨組織、居委會、股份合作公司、大型企業、社會組織、熱心鄉賢、居民代表等中間産生。社區裏的問題、居民間的矛盾,大家共商共議、群策群力,既是參與者也是分享者,黨建引領激活社區“一盤棋”,生活家園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在西鄉街道,規模龐大的城中村、住宅小區和産業園裏,工作生活的群眾超百萬。為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西鄉街道有針對性地推出城中村黨建、“紅匠管家”、新流塘人夢家園等一系列創新舉措,讓黨的建設觸角不斷向基層延伸,也將黨組織的服務源源不斷地送到群眾身邊,新型社會治理藍圖正在徐徐展開。

  針對物業小區居民訴求量大的特點,西鄉街道在富華、福中福和莊邊等社區選取條件成熟小區,由小區黨支部組建“紅匠管家”服務隊,以黨員居民為主體,凝聚物業和志願者等力量。居民需求在哪,“紅匠管家”就跟進到哪。服務隊按照“紅黃綠”三個緩急順序,牽頭響應居民的煩心事,做好群眾居家維修、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隱患巡查、鄰里糾紛調解等方面工作。

  以“紅匠管家”為抓手,小區黨支部向上對接社區黨委,向下團結小區居民,發揮引領作用,解決居民日常生活問題,引導居民商議共治,營造和諧舒心的居住氛圍,打通小區黨建為民服務的微循環。“居民黨支部要當領頭雁,在社區創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基層治理共同體。”西鄉街道黨建工作負責人説,“大家都參與進來,我們才能營造美好的生活環境、建設和諧的幸福家園。”

  從區、街道、社區再到小區、網格、樓棟,一條愈加完善的善治“指揮鏈”正貫穿連通寶安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組織體系,有效引導廣大業主、居民群眾等社會多元主體參與共建共治,匯聚起構建基層治理現代化新格局的不竭力量。

  撰文:胡百卉 康勇斌 王雪冰 編輯統籌:張茵

+1
【糾錯】 責任編輯: 李俊豪

01007026001000000000000001111168112879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