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賴宣治
賴宣治 廣州市花都區七星小學副校長、體育教師
清晨6時許,廣州市花都區七星小學操場上,跳繩隊已開始日常訓練。現場安靜、井然有序,只有賴宣治的“獅吼”不時傳來,鼓勵學生“繩子再搖快點”“堅持住”。
賴宣治,2010年大學畢業後來到七星小學任體育老師,至今已指導跳繩隊訓練近12年。其間,七星小學跳繩隊不斷取得驕人成績:先後培養出33名世界跳繩冠軍,打破11項世界跳繩紀錄,受邀參加G20峰會、博鰲亞洲論壇等活動演出。
“體育讓孩子改變這麼大”
賴宣治住得離學校不近,為了準時到校和孩子們一起訓練,他常常要5點多起床,颳風下雨也不間斷。“一年裏我們大概有360天都在訓練。”賴宣治説,跳繩隊每天至少訓練4個小時,“孩子們的成績,都是苦練出來的”。
七星小學辦公室內堆滿了獎盃、獎牌,但孩子所獲得的,絕不僅是體育獎項那麼簡單。
七星小學是一所留守兒童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佔相當比例的山區小學。賴宣治説:“鄉村孩子,特別是留守兒童,很容易自卑。有個孩子,跟我訓練了兩年,從來沒有説過一句話。2014年參加國際大賽,她獲得了十枚獎牌,突然朝我跑來,將獎牌全部挂在我的脖子上,説了句‘老師謝謝你!’現在,她比過去自信開朗了許多。”
“我之前沒有想過,體育可以讓一個孩子改變這麼大!”他告訴記者:“體育比賽的成功,甚至提高了孩子們的學習成績,孩子會覺得‘我也可以’”。
如今,花都區教育部門將跳繩列入體育特長生項目,不少孩子通過這樣的途徑在花都讀上了不錯的中學。“對於山區的孩子,只有讀書,才有更多可能,才更容易改變自己的命運。”賴宣治説。
“教會孩子們自信堅持”
賴宣治原是籃球特長生,大學畢業後到七星小學任教時,教育部門正大力提倡跳繩進課堂。跳繩運動的器材易得,場地要求也不高,讓條件不是很好的學生都能得到鍛煉。賴宣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讓孩子們的努力結下碩果,他本人也成為了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並獲五一勞動獎章。
談及七星小學十餘年間的變化,賴宣治説,當年學校只有140多個學生,教師平均年齡51歲,“如今,七星小學有了三個校區,2300名在讀學生,教師平均年齡31歲。和之前對比,實在是天壤之別”。
他感受更深的是,近年來國家對體育的重視。他認為,“不拘一格降人才”是教育公平的最好體現,“讓條件不那麼好的孩子有了更多可能,通過跳繩這麼小的項目,也有改變命運的希望”。
賴宣治説:“作為一名老師,最重要的不是帶孩子們摘金奪銀,而是教會孩子們有自信、有堅持,在新時代追求自己的理想人生。”(梁棟賢、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