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濕地斬獲兩項國際大獎
2021-10-22 08:54:59 來源: 廣州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海珠濕地

海珠濕地鷺鳥成群。

  近日,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會(IFLA)公布了2021年亞非中東地區風景園林獎獲獎名單,海珠濕地摘得兩項大獎。“海珠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修復工程項目”分別榮獲“2021年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會亞非中東地區獎(IFLA AAPME)”自然生態類別和開放公園類別的傑出獎(Outstanding Award),傑出獎為這兩個類別的最高獎。

  據悉,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會(IFLA)於1948年在英國劍橋大學成立,總部設在法國凡爾賽,現有57個國家的風景園林學會成為其會員。2005年中國風景園林學會正式加入IFLA,成為代表中國的國家會員。IFLA ASIA-PAC亞太地區景觀設計獎,旨在表彰在塑造城市和環境走向更美好未來方面表現優秀的項目。

  超大城市的生物多樣性提升一直以來是我國生態修復面臨的難題。位於粵港澳大灣區中央的海珠濕地,是廣州在城市快速擴張中保護着的珍貴生態空間。2019年6月,由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主導設計實施的“海珠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修復工程”選取海珠湖、海珠濕地二期、小洲生態保育區等海珠濕地生態價值最高的區域共149公頃,以回歸濕地本源,傳承嶺南傳統文化遺産為目標,探索超大城市生物多樣性修復途徑。

  2013~2020年期間,海珠濕地開展生態恢復項目10余項,其中包括“海珠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修復工程”項目。海珠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修復工程於2020年底基本完工,生態修復效果顯著。該項目提出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享的“城央生命共同體”設計理念,堅持“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通過疏通水系,改造地形,營造各種生物生境,恢復百果園濕地生態系統,提高生物多樣性,提升果林濕地生態服務功能,生動詮釋了在繁華大都市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模式。

  在大灣區城市中心,海珠濕地堅持“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已實現植物種類增加541種,魚類增加50種,鳥類增加108種,水鳥昆蟲增加346種,城央再現魚鳥成群的壯觀景象。(全媒體記者廖靖文 通訊員海宣、謝惠強攝影報道)

 

+1
【糾錯】 責任編輯: 朱皓

0100702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982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