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鹽工在進行堆坨作業。
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山腰鹽場,鹽工們沿用傳承千年的七步走水曬鹽技法,依靠陽光、海風,將海水層層篩濾、納潮、制鹵、結晶、旋鹽、扒收、淋鹵、堆坨,歷時多日曬制優質海鹽。曬鹽場景成為海岸線上一道獨特的自然與人文景觀。
據了解,山腰鹽場是福建省第二大國有鹽場,鹽田保護區面積9.2萬公畝,年生産海鹽6.5萬噸。2022年,福建海鹽傳統曬制技藝(泉州)入選第七批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名錄。
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11月8日,鹽工在鹽田裏勞作。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11月8日,鹽工在進行堆坨作業。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11月8日,鹽工在卸載轉運過來的原鹽,進行堆坨作業。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11月8日,鹽工在進行堆坨作業。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11月9日,鹽工在轉運鹽田裏的原鹽。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11月9日,鹽工在鹽田裏用耙子旋鹽。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11月9日,鹽工在鹽田裏進行旋鹽作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11月8日,鹽工在鹽田裏進行旋鹽作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11月9日,鹽工們在鹽田裏進行旋鹽作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11月9日,兩名鹽工走在鹽田便道上(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11月8日,鹽工在鹽田裏勞作(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責任編輯:蔣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