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位於南平市延平區夏道鎮的南平時代(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小微電池智能製造項目正在緊鑼密鼓推進。該項目建成投産後,將大規模生産物聯網電池,為延平物聯網電池産業注入發展新活力。
電池産業是南平市延平區的傳統優勢産業。近年來,延平區結合原有産業鏈,抓住電池産業增長新機遇,開拓廣泛應用於智能家居、智能穿戴、AR和VR等領域的物聯網電池“新藍海”。
目前,延平區擁有物聯網電池産業相關企業11家,規上相關企業6家。2023年,延平新引進物聯網電池生産企業2家,全年産業産值34.14億元。
龍頭帶動鏈式集聚
南平時代項目投資2.07億元,於2023年9月正式簽約落地延平。
“我們項目購置的LR6、LR03和LR20等高速鹼性電池生産線以及鋰電池PACK模組組裝生産線,採用行業領先技術,生産自動化程度高。投産後,可年産鹼性電池4億隻、鋰電池1.2億隻。其中,鋰電池主要應用於3C數碼産品。”南平時代負責人張樹超告訴記者,該項目還配備了電池幹殼高速噴塗機,每分鐘可噴塗1000隻幹殼,高於行業標準30%以上。
同樣位於夏道鎮的中晟(福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延平2023年引進的另一家物聯網電池生産企業。中晟新能源電池生産項目總投資2.08億元,建設標準廠房、倉庫、檢測及實驗室、研發中心和自動化鋰電池生産線等。目前,該項目已經正式投産,預計可年産鋰電池2億隻,應用於消費類電子産品。
延平有良好的電池産業發展基礎。其中,南孚電池是我國鹼性鋅錳電池行業龍頭企業,其鹼性電池佔中國市場份額超過80%,産銷量位列亞洲第一。區內還有瑞晟科技、華孚電器、誠孚彩印、鑫東來科技等一批電池生産及配套企業。南平時代和中晟的負責人一致&&,原有的電池産業發展基礎和品牌集聚效應,是吸引其項目落地延平的重要因素。
“目前,南孚電池正在積極向物聯網電池領域拓展。接下來,我們將按照省、市打造重點産業鏈部署要求,圍繞鏈主企業南孚電池,構建‘龍頭企業+配套’體系,不斷推動物聯網電池産業鏈上下游資源‘抱團式’聚集。”延平區工信局有關負責人説。
今年以來,延平還以中晟正式投産為契機,邀請正負極材料生産和電池行業成套設備供應商,進行專場招商推介,致力於形成“鏈主企業—産業鏈成長型企業—産業集群”的發展方向。
要素支撐産業發展
“去年9月落地,現在已進入正式生産階段,這樣驚人的速度,居然在我們中晟新能源電池生産項目上發生了!”中晟負責人郭帥點讚道。據悉,項目從去年10月開始建設,12月就順利收尾,年前進行生産設備調試。
有了全程保姆式服務,中晟新能源電池生産項目得以快速建成投産。“在電池生産過程中,需要大量的用電,相關部門第一時間為我們辦理擴容手續提供一站式服務,避免了中間跑腿的環節。擴容後,我們的生産線也跟上了訂單需求。”郭帥説。
為了吸引優質物聯網電池企業落地,延平還積極搭建物聯網電池産業&&。目前,南平工業園區內規劃建設物聯網電池産業園面積約500畝,配有標準廠房、綜合大樓、公共研發&&和産品展示中心等基礎設施,産業園一期3萬平方米和二期1.25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已交付使用。
“除了南平工業園區、大橫産業園、爐下産業園等現有工業&&,圍繞物聯網電池産業布局,我們將進一步盤活閒置、低效利用的土地和廠房資源,提升産業承載能力。”延平區工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南平工業園區成立了首期3億元規模的産業基金,專門扶持産業關聯度強、科技含量高的優質項目。得益於該政策,更多物聯網電池産業項目加速落地。
電池生産是個涉及材料科學、化學工程和環境科學等多領域的技術密集型行業。在搭&&和強服務之後,如何助力産業發展行穩致遠?郭帥告訴記者,中晟針對産業科研,正在下一盤“大棋”。
“我們已建成項目配套實驗室和科研中心。目前,正與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進行洽談,計劃合作建立産業科研成果轉化基地,主要研究正負極和電解液等電池核心材料。”郭帥&&,在建成科研成果轉化基地的基礎上,還將籌劃打造國家級實驗室,進一步用科研力量,輻射帶動周邊物聯網電池産業發展。
“下一步,我們將充分利用本地高校資源優勢,積極對接閩北職業技術學院和南平技師學院等院校,強化校企合作。通過校企實踐基地,建立訂單式培養機制,為延平物聯網電池産業輸送源源不斷的技術人才。”延平區工信局主要負責人説。(記者 許可欣 通訊員 衛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