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視覺中國
昨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等8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啟動第一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確定北京、深圳、廈門等15個城市為此次試點城市,鼓勵探索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為新能源汽車全面市場化拓展和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試點期為2023-2025年。
此次試點項目的推出,意味着公共領域的車輛全面電動化工作將迎來實質進展。前不久,我市發布的《“電動廈門”發展規劃(2023-2025年)》明確,到2025年,我市公共領域新增和更換車輛全部採用純電動汽車;公務車領域,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國有企事業單位新增和更換車輛,原則上採用純電動汽車;環衛車領域,島內及島外核心城區環衛車新增和更換全部採用純電動汽車,其他區域新增和更換車輛採用純電動汽車比例不低於60%,並逐年遞增20%,到2025年達到100%。城市渣土車、混凝土攪拌運輸車等工程應用領域,新增和更換使用純電動汽車比例不低於40%,並逐年遞增20%,到2025年達到80%;港口、機場車輛領域,新增和更換使用純電動汽車比例不低於40%,並逐年遞增10%,到2025年達到60%,港區內物流車輛新增或更新100%採用純電動汽車。
同時,我市將加快推進“雙智”城市建設進程。以公共交通領域為發力點,到2025年,部分自動駕駛、有條件自動駕駛車輛實現規模化推廣。未來兩年,我市將基本建成新能源汽車核心産品高質量配套基地,完善本地關鍵零部件産業鏈條。
全國試點預期目標
●新能源汽車推廣將聚焦公務用車、城市公交車、環衛車、出租車、郵政快遞車、城市物流配送車、機場用車、特定場景重型貨車等領域,全國推廣數量預計超過60萬輛;
●充換電基礎設施方面,全國將建成超過70萬台充電樁和0.78萬座換電站;
●新技術新模式發展將取得積極成效,智能有序充電、大功率充電、換電等加快應用,V2G、光儲充放等車網融合技術示範效果良好,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有提升且示範規模逐步擴大,新能源汽車碳交易、綠色電力交易實現新突破,關鍵零部件國産化率逐步提升並實現上車應用。(記者 李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