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僑鄉福建“僑厝新生”留鄉愁-新華網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語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體 新華網,讓新聞離你更近!
推薦:泉州在線福建省衛健委福建省人防辦
新華社新華網新華網客戶端公司官網 證券代碼: 603888 新聞熱線: 0591-87381859
原創報道融視頻交互式報道新華訪談新華雲直播“飛閱”新福建海峽兩岸鄉村振興法治福建熱點專區推廣信息

僑鄉福建“僑厝新生”留鄉愁

2023-09-02 18:00:00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新華社福州9月2日電 題:僑鄉福建“僑厝新生”留鄉愁

  新華社記者李慧穎、鄧倩倩

  “這條路以前是小路,現在變成大路,周邊還修建了水池。”離鄉數十年的菲律賓僑胞蔡連卿走在通往自家老宅的路上,感慨萬千。

  不久前,他搭乘從菲律賓馬尼拉飛往福建晉江的航班,經過7個小時,終於回到日思夜想的故鄉——晉江市梧林村。

  福建是中國著名僑鄉,閩籍海外華人華僑多達1580萬人。晉江市梧林村位於福建東南部,這裡“十戶人家九戶僑”,常住人口1800多人,旅居海外的華人華僑卻有十倍之多。

  少小離家老大回,年逾80歲的蔡連卿已兩鬢斑白,看著那棟熟悉又陌生的老宅,一幕幕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頭。

  原來交通不便的小村落,如今成為遠近聞名的僑鄉旅游勝地。最讓他欣喜的是,在百餘棟保護修繕起來的僑厝中,那棟名為“長程小築”的兩層樓房,依然“容光煥發”。

  “厝”在閩南話中的意思是房子、居住地,“僑厝”便是指僑胞留在故鄉的居所。

  “這棟房子以父親兄弟倆名字命名,他們十二三歲就下南洋到菲律賓打工,省吃儉用才攢錢在家鄉蓋起這樣一棟樓留給後人,已經有70多年歷史了。”蔡連卿説,小時候跟着父親看著老宅建起來,如今他對家中的佈置和發生在這裡的事情依然記憶猶新。

  晉江市梧林村一角,華僑建築經修繕後“容光煥發”。新華社記者 鄧倩倩 通聯

  在梧林村,早年有許多華僑下南洋,將打拼所得匯寄或自帶回鄉興建家宅,出現閩南紅磚古厝、哥特式建築、古羅馬式建築、中西合璧“番仔樓”等風格多樣的民居建築群。

  然而,隨着華僑後人定居海外,人口外流,這個有着“小南洋”之稱的僑村逐漸沒落,許多建築破敗倒塌。

  2017年,晉江市啟動梧林傳統村落保護髮展項目,計劃整村保護開發建設,“修舊如舊”保留建築風貌。梧林村還專門組織族親前往海外,將家鄉近況和照片帶給華僑後人,勸説他們同意徵遷。

  蔡連卿得知消息後,第一時間同意騰出老宅。“政府要替我們修繕保養老房子,還能把父輩下南洋的故事展覽出來,讓老房子有新的價值,我們都十分歡喜。”這樣的想法也在其他華僑後人中得到廣泛支持。

  2019年,梧林傳統村落洗盡鉛華,重獲新生。一棟棟僑厝背後,動人的華僑故事也得以向大眾訴説。

  進入村口不遠處,有一棟西式洋樓被稱為“朝東樓”,是旅菲僑胞蔡朝東於1930年興建的梧林村第一棟鋼筋水泥樓房。然而,這棟樓卻沒有裝修,彼時正值國家危難之際,心繫祖國的蔡朝東當即決定將裝修款捐獻給國家。

  如今,修繕後的“朝東樓”被改造為梧林僑史館,用圖文、影片、實物等方式,將華僑下南洋謀生、實業救國、支援抗戰、&&家園、熱心公益的歷史娓娓道來。

  “在活化利用僑厝時,我們尊重其本身的歷史文化內涵,以僑鄉文化為基底,根據建築不同特點來注入新業態。”梧林青普文旅運營公司副總經理洪綿綿説,文保級別的僑厝作為公益展覽使用,其餘部分不斷創新模式築巢引鳳。

  晉江市梧林村內,修繕後的百餘棟華僑建築群。新華社記者 鄧倩倩 通聯

  “傳統村落再生”計劃落地,百年僑厝化身為僑批館、咖啡館、餐館、“娘惹”服飾體驗館等。2021年以來,400多場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文化、非遺、新潮活動在這裡上演。

  莆田市江口鎮東大村也是遠近聞名的華僑村。走在村子裏,間隔不遠便可撞見一座座華僑建築,或是紅磚大厝裏裝飾着異域風情的彩釉花磚,或是巴洛克風格的洋樓裏鑲嵌中式的雕花門窗,尤為精美。

  江口鎮聯合住建部門對東大村歷史建築進行全面考察,邀請專業設計團隊編制保護髮展規劃,挖掘歷史文化基因。“目前已有10座僑厝得到了修繕,陸續改造為華僑紀念館、家風家訓館、民宿、餐廳等。”江口鎮黨委副書記李菡芳説。

  梧林村、東大村的變化是福建僑厝活化利用的生動實踐,也是中國僑鄉振興的縮影。在鄉村振興的浪潮中,這樣的故事在各地僑鄉發生着。

  近年來,福建各地由華僑故居改造的僑史館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今年初,在漳州市角美鎮玉江村,愛國僑領林開德故居經修繕後開放為紀念館,免費給公眾參觀。

  其後人林紹奮告訴記者:“為紀念父親報效桑梓的一生追求,我們兄弟姐妹一起出資修繕了故居,由政府布展,現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無限期給政府無償使用。”

  2017年以來,福建省委統戰部會同住建廳、文旅廳、僑聯等部門創建僑鄉文化名鎮名村,為華僑建築保護搭建&&。

  日前,福建省僑鄉建築傳承保護利用工作現場交流會在晉江召開,凝聚傳承華僑建築保護共識,推動固態保護、活態傳承、業態提升,守護海外僑胞共同的“根與魂”。

  “老屋在,根就在,寄託着海外僑胞濃濃的鄉愁,我們也會好好守護父輩的情懷並繼續傳承下去。”林紹奮説。(視頻記者:林凱、宓盈婷;素材來源:晉江市融媒體中心)

[責任編輯:鄭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