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上午,廈門港海通碼頭上的橋吊有序將儲能集裝箱吊裝上船。(記者 王協雲 攝)
機制改革引領航路、創新標準服務升級。近年來,廈門海事局深入推進“集裝箱式鋰電池儲能系統安全保障機制”,以創新標準為抓手,從存放、檢驗、裝載、海運多方面落實綜合改革,破解儲能設備海運技術“痛點”、開拓先進航運模式“試點”,營商環境的持續向好,為廈門港航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內生動力。
隨着全球能源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及我國製造業加速提檔升級,我國集裝箱式鋰電池儲能系統産品在國際市場優勢漸顯,海外出口需求顯著增長。然而,相關公約、監管要求的滯後已難保證新型儲能設備安全出海。
“儲能集裝箱是國際海運第九類危險貨物,産品更新迭代還在朝着超大超重化發展。”廈門海滄海事處嵩嶼海巡執法大隊大隊長馮增芳説,此前,由於尚未建立統一的海運技術規範標準,儲能集裝箱海上安全運輸存在一定盲區。面對發展瓶頸,廈門海事局主動對接企業需求,組織開展專業技術研究,在全國首創“集裝箱式鋰電池儲能系統安全保障機制”,通過建立預核查模式、創新裝箱認證和編制安全指南等一系列措施,為廈門口岸儲能集裝箱海運規範出口提供專業指導,提升企業産品海運出口能級。
前日上午,一批新型儲能集裝箱陸續抵達廈門港海通碼頭,在橋吊與現場工作人員的通力協作下,重達35噸的儲能集裝箱先後“登船”,第二天它們就離開碼頭髮往英國南安普頓。“從以往在堆場放兩到三天才能安排上船,到如今從廠房出發‘兩點一線’可直達碼頭裝載,在廈門海事局的協助下,儲能集裝箱物流安全升級、通關流程優化,運營投入上的降本增效,為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發展紅利。”海通碼頭現場管理人員陳浩毅説。
從“制企端”提升産品安全,從“船岸端”提增作業效能,在此基礎上,今年1月,廈門海事局還聯合廈門港口管理局、廈門自貿委印發全國首個針對儲能集裝箱的海上安全運輸指南,融合“客戶端”需求標準,實現國際海運管理、技術、服務多維度的制度突破。這也為進一步拓展廈門港依靠班輪批量混載儲能集裝箱先進試點提供了指導。
如今,廈門海事局的“先行先試”持續升溫,“批量混載”逐漸成了企業出口儲能集裝箱的主流選擇——較整船包船出運模式,集裝箱班輪批量混載儲能集裝箱單航次能為企業減少70%的物流成本,降本增效帶來的發展向心力,吸引了寧德時代、海辰儲能等企業先後選擇廈門港海運出口新産品。
數據顯示,自2022年廈門港集裝箱船批量混載儲能集裝箱試航至今,已累計保障55個航次、近1500&儲能集裝箱安全海運出口,累計貨值超60億元人民幣。
錨定“新三樣”海運監管和服務政策供給保障,馮增芳&&:“後續,廈門海事局還將做好政企聯動,根據企業需求探索船舶載運鋰電池安全技術新要求,總結工作實踐遞交國際海事組織,助力廈門方案上升為中國經驗,成為世界標準。”(記者 謝嘉迪 通訊員 陳旭 林昕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