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荔林深處的鄉村振興故事——福建莆田雙福村文旅發展見聞-新華網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語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體 新華網,讓新聞離你更近!
推薦:泉州在線福建省衛健委福建省人防辦
新華社新華網新華網客戶端公司官網 證券代碼: 603888 新聞熱線: 0591-87381859
原創報道融視頻交互式報道新華訪談新華雲直播“飛閱”新福建海峽兩岸鄉村振興法治福建熱點專區推廣信息

荔林深處的鄉村振興故事——福建莆田雙福村文旅發展見聞

2023-10-04 20:45:13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在福建莆田人民的母親河木蘭溪下游,“魚米之鄉”興化平原正中,一片65平方公里的“生態綠心”河網密布、綠樹成蔭。至今已有900多年建村史的中國傳統村落、中國美麗休閒鄉村——涵江區白塘鎮雙福村就坐落在“生態綠心”之中。

  步入雙福村,只見三三兩兩的遊人徜徉在一株株擁有數百年歷史的古荔枝樹下。“這棵古荔枝樹叫‘貢品荔’,是雙福村現存古荔枝樹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棵,樹高8米,樹榦周長5.1米,冠幅120多平方米,枝繁葉茂,年年産果,果實皮薄肉嫩。相傳,該樹所産的荔枝曾被當成貢果。”雙福村民俗傳承負責人郭天祿如數家珍般介紹荔枝樹的故事。

  雙福村的“貢品荔”古荔枝樹。(范將 攝)

  莆田市自然資源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説,雙福村所在的“生態綠心”地勢平坦,荔林茂密,河網發達,是莆田市水鄉景觀特色集中體現的地區,延續著莆田千百年來的歷史脈絡和文化涵養。目前,莆田已通過立法和規劃措施保護這片“生態綠心”。

  莆田因盛産荔枝而別稱“荔城”,地處“生態綠心”核心的雙福村更是著名的“荔林水鄉”,村內河道縱橫、荔林遍植,全市樹齡在500年以上的古荔枝樹有30余株,有10株在雙福村,而且樹齡都超過700年,雙福村是莆田古荔枝資源的主要集中地之一。

  得益於持續的水環境治理和投入,雙福村的文旅發展近年來不斷加速。雙福村駐村第一書記陳清林説,為了打造“水美鄉村”,雙福村先後實施了污水集中收集治理、梧梓河雙福段清淤整治、濱水景觀步道、休閒綠色長廊等項目,水質逐年提升,現在村內河流水質基本能達到Ⅱ類左右。

  白塘鎮雙福村村貌。(受訪者供圖)

  “雙福村是白塘鎮重點打造的文旅村莊,我們盤活荔林資源和水鄉風光,通過古建築活化利用,打造‘隱舍茶院’‘聽風小築’等城市遊客喜愛的空間;帶動村民開設農家樂,實現家門口就業;還引進運營團隊開發畫舫船、水上划船、露營煮茶等業態。同時,我們連續5年舉辦荔枝節。以‘水上遊、陸上觀、田裏玩’鄉村旅遊發展路徑,將古厝、古巷、荔枝林帶等連線連片開發,不斷豐富和提升鄉村遊的文化內涵和品質。”白塘鎮黨委書記邱梓良説。

  遊客在雙福村坐船遊玩。(受訪者供圖)

  站在村中央的鑒湖岸邊,微風輕拂,人頭攢動,一艘艘遊船駛在河中,一汪碧水穿過古荔林,依鑒湖而建的古建民居、廟宇、書院等歷史遺跡令人駐足。郭氏祠堂(村史館)、鑒湖書院等歷史建築至今保存完整;孝友裏居、親仁、逢原、余慶等古巷道交錯相通,巷內古厝錯落有致,充滿濃郁的莆仙建築風格。

  雙福村裏一處活化利用的古民居。(受訪者供圖)

  隨著文旅産業振興,越來越多的村民實現了“家門口致富”。幹炸荔枝肉、特色炒八素、正宗四寶湯、莆田燜豆腐……在遊船碼頭附近的一家農家樂餐廳,一道道特色菜擺上餐桌。經營農家樂的村民姚振華説:“目前我們的‘鄉村流水席’每到周末能訂出四五十桌。”

  目前,雙福村周末每天遊客可達四五千人。2022年,村民人均收入2.6萬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50余萬元。“接下來,我們將加強古建築修繕和周邊驛站配套設施建設,開發一批新民宿,引進文創、休閒餐飲等業態,新建一座‘網紅橋’,打造稻田咖啡,豐富景點元素。”雙福村黨支部書記郭玲玲&&,雙福村將深入挖掘荔枝文化內涵,推動荔枝“小特産”邁向“大産業”,培育文旅與餐飲、農業等融合新業態。(記者陳弘毅)

[責任編輯:劉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