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明月何曾是兩鄉——兩岸家書述説血脈情緣-新華網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語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體 新華網,讓新聞離你更近!
推薦:泉州線上福建省衛健委福建省人防辦
新華社新華網新華網客戶端公司官網 證券代碼: 603888 新聞熱線: 0591-87381859
原創報道融視頻互動式報道新華訪談新華雲直播“飛閱”新福建海峽兩岸鄉村振興法治福建熱點專區推廣資訊

明月何曾是兩鄉——兩岸家書述説血脈情緣

2023-06-25 09:30:30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新華社福州6月24日電(記者鄧倩倩、郭圻)“高興收到你的來信,忍不住眼淚流出來,分別這四十幾年來以為不能再有你的消息,沒想到能在這晚景之年收到你的來信。”這是一封催人淚下的家書,來自臺灣的一位老父親,1988年時寫給身在福建龍岩的兒子趙阿和。這封家書如今保存在福建省檔案館。

  這封家書的捐贈者是趙阿和的養子蘭有文。他介紹説,由于歷史原因,趙阿和在1949年後輾轉來到福建龍岩武平縣謀生,與在臺灣的父親分開一晃幾十年。1987年後,兩岸恢復民間往來,趙阿和將濃濃的思念裝進信中,循著臺灣家中原址寄去,終于取得聯繫。

  蘭有文至今還清晰地記得,趙阿和在生命垂危之際哽咽地説:“我這一生最大的缺憾就是不能與臺灣家人團圓。多麼希望臺灣能夠早日回歸,兩岸能夠早日統一,不要讓我的悲劇在下一代重演。”

  紙短情長,一封封家書在兩岸歷史中記錄下骨肉親情、無盡思念。2022年3月起,福建省相關部門發布徵集公告,面向社會各界廣泛徵集“遷臺記憶”檔案文獻。在這過程中,一段段飽含深情的兩岸故事被更多人知曉。

  得到徵集消息的“臺灣女婿”林振華,把珍藏的73封兩岸家書捐給福建省檔案館。這些家書是林振華、陳慧貞夫婦與臺灣親人十多年的通信記錄。

  這是福建省檔案館展覽的兩岸家書(6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鄧倩倩 攝

  “家中這些信件,每個字都在説‘兩岸一家親’。”林振華説。陳慧貞的祖父曾是臺灣板橋林家的管家,其祖輩從福建安溪遷往臺灣,到陳慧貞這一輩已是遷臺第六代,又回到了福建。

  “了卻平生願,隨妻寶島還。會親情脈聚,祭祖血緣綿。阿裏名山翠,雙潭秀水妍。遙觀雲散處,海峽彩虹連。”林振華2012年曾寫下這首詩送給臺灣的親人們。那年他和妻子首次回臺灣探親,與親人們歡聚一堂,圓了重逢夢。

  福建省檔案館編研開發處副處長吳永寧説,截至目前,福建省檔案館已徵集到相關檔案文獻1588件,包括書信301封、照片768張,以及其他紙質、實物、錄音錄影檔案等。徵集的重點偏向民間交流往來,內容是否公開尊重個人意願。

  圖為福建省檔案館開設的“共同家園 共同記憶”展覽局部(6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郭圻 攝

  “在這些檔案文獻中,可以看到兩岸政治、經濟、文化密切往來的歷史。”閩臺歷史文化研究院秘書長蔡麗華説,兩岸家書承載著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深厚親情和共同歷史記憶。

  福建省臺灣同胞聯誼會會長江爾雄説,兩岸家書最能勾起同胞間的情感共鳴。此前,在漳州市南靖縣山城鎮雁塔村徐氏村民家中,發現保存有20多封百年前與臺灣親人往來書信。後來,臺灣徐氏族親循信回到雁塔村認親,續寫了兩岸血脈情緣。此類親情故事仍在不斷上演。

 

 

[責任編輯:袁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