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見國賽話技能 | 武書海:專項職業能力支撐新職業標準制定 打造技能人才培養"龍江模式"-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5 09:00:20
來源:新華網

豫見國賽話技能 | 武書海:專項職業能力支撐新職業標準制定 打造技能人才培養"龍江模式"

字體:

新華網鄭州9月25日電 作為我國技能人才領域的頂級盛會,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於今年9月19日至23日在河南省鄭州市舉辦。為深度挖掘大賽價值、傳遞技能人才成長正能量,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攜手新華網重磅推出系列高端訪談節目《豫見國賽話技能》。在第四期“新職業、新技能、新前程”主題節目中,哈爾濱丁香人才集團總經理武書海分享了黑龍江省在新職業開發與技能人才培養方面的創新實踐。

以最小技能單元為基石,黑龍江省正通過模塊化、組合化的專項職業能力規範開發路徑,為新職業發展提供可複製的實踐樣本。武書海&&:“專項職業能力支撐的新職業標準制定路徑是最科學務實的選擇。”

他&&,黑龍江省圍繞新質生産力和“4567”現代産業體系,聚焦數字經濟、冰雪經濟、高端製造等新興領域,開發專項職業能力規範,與國家“技能強國”戰略和省內産業升級方向高度契合。

“專項職業能力模塊化、最小技能單元的設定,便於快速響應市場變化,避免標準滯後。”武書海解釋。截至目前,黑龍江省已開發包括冰雪領域在內的112個龍江特色專項職業能力規範,為後續新職業標準整合奠定基礎。

與此同時,黑龍江構建了“1+4+N”技能人才政策體系,涵蓋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各環節,確保專項職業能力與職業標準銜接順暢。通過“政校企”聯盟、技能生態鏈等機制,推動企業深度參與標準開發,確保標準“接地氣、能落地”。

針對新職業開發與産業對接的規劃設計,武書海提出了建立多方協同的開發機制。“由人社部門牽頭,聯合工信、發改、教育等部門,定期發布急需緊缺職業目錄。支持鏈主企業、龍頭企業牽頭制定崗位規範,開展自主評價。”

在此基礎上,武書海強調了對接産業發展規劃的重要性。“應圍繞黑龍江省‘4567’現代産業體系,重點布局人工智能、區塊鏈、數字孿生、冰雪産業、智慧農業等新職業方向。實施‘千企育才’‘技能生態鏈’等項目,推動産教融合、訓評一體。”

開發與推廣專項能力標準也是關鍵一環。武書海認為應“聚焦最小技能單元,開發模塊化、可組合的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規範,建立‘培訓—評價—認證—使用’閉環,推動專項職業能力證書與薪酬、晉陞挂鉤。”

武書海特別強調了構建動態調整與反饋機制的重要性。“應建立新職業標準動態更新機制,定期評估標準適用性。利用‘職業技能培訓一件事’平台,收集企業用工與勞動者培訓反饋,優化標準內容。”

在強化激勵與保障措施方面,武書海建議將新職業人才納入“龍江大工匠”“龍江技術能手”評選範圍,提高社會認可度。同時實施技能人才起點薪酬制度,推動企業建立與技能等級匹配的薪酬體系。

談到“技能照亮前程”專項行動的總體思路,武書海&&需要構建“政府引導、企業主體、院校基礎”的協同體系。“新職業、新業態、新技術領域技能人才培養需要三方協同發力,形成‘政策-産業-教育’生態閉環,實現人才培養與産業需求的無縫對接。”

政府應該成為引導者與保障者。在武書海看來,政府需要在政策規劃與頂層設計方面制定新職業人才培養專項規劃;在資金投入與機制保障方面加大培訓資金統籌力度;在標準開發與認證體系建設方面主導開發新職業標準和專項能力考核規範;在服務平台搭建方面構建“職業技能培訓一件事”平台;在供需對接協調方面建設全省高技能人才信息庫、需求庫和儲備庫。

企業要成為需求主體與培養主體。武書海認為,企業應該在需求導向的人才培養方面明確新職業崗位能力要求;在産教融合實踐方面牽頭打造“産教評”技能生態鏈;在新型學徒制實施方面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培養;在自主評價體系建設方面開展技能人才自主評價和特級技師、首席技師評聘;在技術創新引領方面組建“技師+工程師”團隊,開展技術攻關和技藝傳承。

院校要成為基礎培育與創新源頭。武書海&&,院校需要在教學體系優化方面深化“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在專業設置調整方面對接新産業需求;在貫通培養探索方面推動“學歷+技能”雙證融通;在社會服務功能拓展方面開展有償性社會培訓和技術服務;在國際交流合作方面參與中俄、中德等國際技能合作,引入國際先進標準和資源。

武書海總結道:“黑龍江省以專項能力為切入點,構建了‘小步快跑、模塊集成、産教協同、政策護航’的新職業標準開發路徑,既保證了標準的規範性和權威性,又增強了靈活性和實用性,為全國新職業標準開發提供了可借鑒的‘龍江模式’。”

【糾錯】 【責任編輯:史秀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