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22日電 作為我國技能人才領域的頂級盛會,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將於今年9月19日至23日在河南省鄭州市舉辦。大賽不僅是展示全國技能精英風采的頂級平台,更是推動技能強國建設、培育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關鍵抓手。為深度挖掘大賽價值、傳遞技能人才成長正能量,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攜手新華網重磅推出系列高端訪談節目《豫見國賽話技能》。第二期節目聚焦“技能推進産業升級”主題,北方華創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副總裁鄭煒,就企業如何借助技能大賽促進人才培養及自身發展等話題展開了深入分享。

“北方華創確實是競賽紅利的直接受益者。”鄭煒在訪談開場時説。他介紹,北方華創作為北京市屬國有上市公司,主要業務涵蓋刻蝕、薄膜、外延等集成電路核心工藝裝備。近年來,公司通過高強度的研發投入與人才隊伍建設,在“卡脖子”技術攻關、供應鏈建設、支持國內先進産線建設以及打造産業生態等方面取得了成果,實現了幾十種核心設備的突破。與此同時,公司人員規模持續擴張,現有員工總數已超18000人,其中技能人才約佔35%。
集成電路裝備定制化程度高、工藝複雜且裝配難度大,對製造精度和質量要求極高,這就決定了企業對一線人員在職業素質、穩定性以及技能經驗方面有着較高要求。“這幾年,為適應産業升級需要,公司在原有培養體系基礎上,確定了‘以賽提技、以技強企’的工作方針。”鄭煒&&,北方華創充分利用北京市職業技能大賽與産業緊密結合的特點,通過競賽錘煉,選拔出了大批高素質技能人才。
不僅如此,北方華創還將競賽機制融入企業人才培養體系之中。“我們依託內部‘匠心杯’大賽以及外部北京市職業技能大賽等平台,以技能大師工作室為牽引,形成了‘賽事驅動、大師領航’的特色模式。” 鄭煒介紹,公司每年定期組織技能競賽月,開展多層級比武,有力推動了技術突破與産業升級。他舉例説,公司裏有個事業群,三年前,技能人才隊伍中技師和高級技師的佔比約為10%,人數大概150多人。通過近年來“以賽提技、以技強企”的持續推動,到目前已經達到370多人,“高層次技能人才規模實現翻倍增長,直接支撐了産業的升級進程。”
在鄭煒看來,競賽對於企業而言,還是一次寶貴的“照鏡子”機會。“競賽幫助我們及時發現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不足,從而持續優化人才培養機制。”他提到,在這一過程中,北方華創得到了北京市人社局、北京電子信息技師學院、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等單位的大力支持。針對競賽中暴露出的問題,北方話華創進一步深化了與技能院校的合作,並推動訂單班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
“例如,北方華創與技師學院合作建設集成電路方向訂單班,共建‘芯’技能産教融合學院,並成功獲批北京市工程師學院建設項目。”鄭煒介紹,校企雙方依託産教融合學院共同開展課程體系建設,多維度推進技能人才培養與培訓項目,開展學徒制培養、班組長培訓等。“未來我們將繼續深入合作,利用好首都技能生態鏈,推動首都集成電路産業發展。”
技能大賽是一個重要的培養技能人才的平台,但鄭煒認為,企業也需要在日常建立起系統化、可持續的技能人才培養機制。他介紹説,在北方華創的實際工作中,主要通過三個方面將人才培養深度融入到企業發展中:
“首先是以實戰為導向,構建常態化、體系化的崗位培養機制。”鄭煒&&,公司不僅通過承辦和參與技能大賽促進人員選拔、技能提升,更注重把大賽中所積累的技術標準、考核方法轉化為內部崗位培訓、等級認證的長期依據。“通過以賽促訓、崗位練兵、項目實戰等方式,持續提升員工技能水平。”
“其次是內化人才培養,推動大師引領、團隊傳承工作。”鄭煒介紹,公司成立了由高級技師領銜的大師工作室和攻堅團隊。“比如由高級技師黃老師領銜的大師工作室團隊,不僅參與了多項設備全系列的生産安裝調試工作,還修訂完善了相關作業指導書、工藝指導文件,對製造質量躍升起到了作用。同時,黃老師通過‘師帶徒’機制,累計培養高級技能人才20余名,顯著增強了團隊的整體技術實力。”
“第三是建立內外聯通的自主評價體系,助力産業升級。” 鄭煒介紹,公司多次開展“電子專用設備裝調工”的企業自主評價工作,形成了企業自主評價的“華創方案”。“我們將國家規範與公司任職資格標準相結合,實現自主評價、動態優化。這不僅幫助員工明晰成長路徑,也真正讓人才評價服務於生産質量與技術創新。目前,公司已累計認證600多人,實現了‘人才成長-質量提升-産業升級’的良性循環。”
鄭煒&&,近幾年,多維度、全方位的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在推動整個公司智能製造基地建設、柔性産線和脈動式生産模式轉型、數字工廠升級等産業升級方面,提供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