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學校:博物館主題課程促進人文教育與跨學科教學-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2/29 18:37:49
來源:新華網

四川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學校:博物館主題課程促進人文教育與跨學科教學

字體:

  近日,以“數智賦能未來 建設教育強國”為主題的第十五屆新華網教育論壇在京舉辦。同期,四川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學校校長助理李涯教授接受採訪,以下是精彩內容:

  Q1:學校是受到哪些創新理念或實踐的 啟發,想要開展“中法博物館空中課堂”項目?

  李涯:自2010年起,四川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學校便在我們邱華校長帶領下,積極投身於中外青少年人文教育與交流工作。作為成都市國際理解教育的窗口學校及全國首批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示範校,學校一直致力於通過對話促進世界青少年之間的相互理解和人文積澱。

  學校提出的“空中課堂”,旨在通過線上平台深化中法兩國青少年間人文交流。學校選擇博物館主題作為“空中課堂”的核心內容,因為博物館不僅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也是最能體現人文精神和傳統的場所之一。通過構建圍繞博物館的課程體系,不僅促進了中法兩國青少年對彼此歷史、地理、社會和政治等多方面文化的深入理解,還實現了跨學科知識的系統化教學。

 Q2:您認為“中法博物館空中課堂”對文化交流和文物知識傳播有什麼獨特價值呢?

 李涯:博物館是人文地理、社會風貌與數千年文化底蘊的重要載體,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基於這一文化積澱,學校選擇以博物館為主題,啟動“中法博物館空中課堂”項目,旨在通過試點活動深化中法兩國青少年之間的人文交流與文化理解。該項目不僅是一個活態的實踐性課程,更是一次高度參與性的跨文化交流嘗試。我們希望以博物館為切入點,學生能夠超越表面的文化差異,深入探究地方文化和精神,理解並傳承當地的歷史和文化遺産。

  學校將跨學科學習和項目制學習融入博物館課程,每次都會圍繞博物館主題設計項目化學習産品,並將教學設計融入人文交流實踐中。學生們在參與過程中不僅能體驗到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魅力,還能思考在全球化背景下,作為面向未來的青少年應如何創生、交流並講好各自國家的文化,讓世界更好地了解彼此。

  我們的博物館課程在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發展過程中,展現出其獨特的衍生性與潛在課程效果,為文化交流與傳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Q3:您覺得這個活動在融合中法兩國博物館特色資源方面,還有哪些可以進一步創新的空間?

 李涯:在“中法博物館空中課堂”項目發展過程中,我們經歷了從1.0時代的純線上教學到結合實地互訪的混合模式轉變。我們不僅推進空中課堂,還開發了一系列數字化課程,並成立了專門的課程科研小組,致力於利用數字資源促進博物館課程的改革與創新。這些努力使我們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校本化數字教學資源,融合了文化和STEAM教育理念,特別是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實現突破。

  數字化空中課堂的學習,激發了同學們對實地參觀實際博物館空間的興趣。因此,我們在暑假期間組織了學生赴法方學校進行博物館主題課程互訪,明年3月也將迎來法國學生到我校進行類似的訪問。這種實踐類課程互訪是項目發展的一個重要生長點。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若干需要改進的地方。首先,當前的數字化課程主要依賴於校內團隊和一些小型信息公司,未來我們希望能夠借助更多平台,並參與政府及地區知名博物館的課程建設,以增強課程的專業性和深度。其次,我們意識到對博物館本身的深度挖掘尚顯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師和學生可利用的資源豐富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希望與本地知名博物館、專業團隊合作,獲得更多的專家指導和支持。通過這些改進措施,形成家校社合育的力量,促進青少年的人文交流和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

【糾錯】 【責任編輯: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