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城市科技學院:實施“多專業 産學研”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 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2/23 20:07:33
來源:新華網

重慶城市科技學院:實施“多專業 産學研”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 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字體:

  日前,以“數智賦能未來 建設教育強國”為主題的第十五屆新華網教育論壇在京舉辦。同期,重慶城市科技學院副校長余林接受採訪,以下是精彩內容:

 Q1:請您簡要介紹一下貴校辦學理念及辦學優勢?

  余林:重慶城市科技學院是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始建於2005年,以工科為主,確立了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辦學定位。學校通過産教融合與校企合作深入,優化學科專業結構;目前,學校已與500余家企事業單位建立合作關係,建立了近400個穩定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學校主動優化專業結構,申辦適應新興産業的新專業;推進“院長工程”、“博士工程”,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通過開設定向特色班、建立應用型人才培養平台、實施“多專業、産學研”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等,形成了“一院一特色,一院一品牌”的人才培養格局;試點組建卓越班,通過選拔優秀學生、配備優秀教師團隊、提供更好的學習條件等措施,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Q2:面對未來教育發展趨勢,學校有哪些發展規劃?將着重在哪些方面開展實踐和探索?

  余林:首先,在産學研合作教育方面,正積極尋求上級部門和社會機構的支持,利用政府部門在教育聯盟、理事會等平台上的資源優勢,切實加強科研對教育的服務支持。

  其次,在教師隊伍建設上,注重強化“雙師型”教師隊伍,提升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和綜合素質。同時,我們也狠抓青年教師培養,吸引和培養一批應用型高層次人才。

  在專業設置上,堅持落實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強化應用型導向,深化專業集群建設工作,促進相關專業協同發展,以培育更多特色應用型人才。

  在課程改革方面,我們致力於打破傳統學科界限,開設跨學科課程或項目,加大實踐教學比重,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教學方法上,強調創新思維的培養,鼓勵學生提出新觀點和新想法。在考核方式上,我們採用更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

  在未來三年內,我們還計劃新增省部級一流課程8門,並努力實現國家級一流課程零的突破。同時,計劃新增省部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6門。

  Q3:學校在構建智慧校園方面有哪些成功案例和經驗分享,以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余林:首先,學校將部分教室升級改造為PBL/TBL教學智能化互動課室,採用國際一流品牌的智能控制系統,實現了教學展現方式的多樣化和富媒體化。

  其次,學校借助銳捷UClass教學平台開啟了線上教學工作,建設了14間錄播教室,實現了課內+課外、線上+線下的無縫學習體驗。累計開設線上課程6169門,服務學生37,754人次。

  再次,學校對傳統教室進行了升級換代。桌椅可以根據授課內容及課堂任務需求靈活調整。研討教室、智慧教室的學生位置配置有研討小組互動屏。教師和學生的電腦、移動終端裏資源可以通過無線投屏神器實現共享。

  此外,借助智慧教室裏的遠程交互系統,教師可以通過WEB端或微信端進行線上任務或課堂活動備課,並在課堂教室內直接調用。而且系統還可自動生成包含考勤、小組得分、互動情況、課堂資源、課堂視頻等內容的課堂報告。教師可以通過這些報告掌握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

【糾錯】 【責任編輯: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