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9月10日電(記者白麗萍)“特崗教師”的稱謂來源於中央2006年實施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其目的是不斷優化鄉村教師資源配置,提高農村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蘭州市七里河區城鄉學校學生共上“同步課堂”。新華社記者 白麗萍 攝
目前這個工作已持續18年。記者近幾年每到農村學校採訪,都會看到特崗教師的身影。他們不懼農村的艱苦嗎?不懼山裏的寂寥嗎?近期,記者帶着這些疑問,採訪了幾位特崗教師,試着尋找他們內心的答案。
甘肅是國家實施特崗計劃的省份之一,每年選派5000多名高校畢業生充實農村師資。採訪中,他們用自己的經歷、收穫、感受給出了一直堅守的答案:因為這裡的孩子需要我們。
他們説,這裡的孩子都有一雙渴望知識的眼睛。當你站上講&的那一刻,看著台下孩子們渴望知識的雙眼,想離開山村的想法瞬間消失,只想給他們上好課!
蘭州市第二十九中學小學部的學生練習表演非洲鼓。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
他們説,農村學校大多地處偏遠,家長收入有限,這裡的孩子缺少豐富多彩的興趣課,少有機會像城裏的孩子一樣多才多藝,也不可能進城報班學習。通過和孩子們共同努力,一學期下來,學生們每人能吹奏兩三首曲子;能自如地進行色彩搭配;能自如地玩旱地冰球……每個孩子都有了自己的愛好,有了轉變,這讓人激動不已,那一刻,也體會到了自己的價值。
他們説,農村學校的環境非常簡樸,少了城市的喧囂,可以更加專注地投入工作,提升教研能力。很多人認為,特崗教師改變了農村教育,這裡的環境也改變着他們。
孩子們在生活老師的陪伴下搭乘校車回家。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
多個農村學校的校長均認為,這些年,一批批年輕的特崗教師不僅緩解了農村教師的短缺問題,而且補充了音樂、體育、美術、外語、信息技術等緊缺薄弱學科的師資力量。特崗教師多為剛畢業的大學生,學歷高、有熱情,不僅是教學上的“生力軍”,還讓校園更有活力。
這是蘭州市第二十九中學校園。新華社發
當問到他們有什麼樣的感悟時,他們不約而同地説,留在山裏的日子,有付出,更有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