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幼兒園小朋友轉園去上幼小銜接班 學前搶跑 真能領跑嗎?-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6/17 17:23:14
來源:北京晚報

不少幼兒園小朋友轉園去上幼小銜接班 學前搶跑 真能領跑嗎?

字體:

  暑期臨近,不少即將升入大班的公立幼兒園小朋友面臨著轉園,因為爸爸、媽媽打算將他們轉入能提供幼小銜接課的私立幼兒園。如今,“搶跑”幼升小,已經成為不少家長的共識。那麼,如此做法,真的能讓孩子成為領跑嗎?對此,記者進行了採訪——

 現象

  上小學前“搶先一步”

  大班小朋友轉學幼小銜接課

  暑期在即,懷柔某公立幼兒園的中班,一個月內召開了兩場家長會,主題都是圍繞同一個話題——幼小銜接。家長會上,不僅邀請了小學校長來講解一年級前需要做的準備,還為家長提供了小學校園的開放日參觀活動,降低家長的學前焦慮。然而,已有多位家長明確&&,下學期將轉學到另一所私立幼兒園就讀。

  同樣的場景,也在豐&一所公立園上演。由於下個學期不少小朋友就要轉往另一所私立幼兒園,中班的孩子們已經開始互贈禮物。

  中班小朋友為何紛紛選擇在這個暑期轉學?田田小朋友的媽媽向記者透露了原因——主要還是為了幼小銜接。與公立幼兒園相比,私立幼兒園辦學更靈活,能夠提供幼小銜接的課程。為了讓孩子在上小學前“搶先一步”,甚至有家長直接放棄幼兒園大班,轉而給孩子報名去上社會培訓機構的幼小銜接班,提前按照小學的作息、課程、作業進行適應。

  提前準備幼升小,到底有沒有用?記者帶著這個問題多方尋訪“過來人”,答案並非如家長們所預想的。

  探訪

  ●初二學生小彤

  從輕鬆拿滿分到聽不懂課

  小彤正在讀初二,學習成績一直處於班級中下游。在上小學前,她曾上過多半年的幼小銜接課。

  當記者問起幼小銜接班是否對學習有幫助時,小彤連連搖頭:“剛上小學時,確實會有些優越感,感覺課程很簡單,作業也都會做。幾乎不用怎麼努力,就能在所有的考試中拿到滿分。”但是,這種優越感的“有效期”並不持久。小彤不知不覺地就感覺聽不懂課了,學習也漸漸吃力了起來。

  小彤媽媽也&&,小彤的“三年級”現象格外明顯。在三年級上學期,明顯感受到孩子跟不上課堂節奏,尤其是數學課。“孩子在學習上屬於努力型,但就是不開竅。比如:一模一樣的數學題,她不會錯,但只要改動其中的數字或者一些細節,一下子就不會做了。”小彤媽媽曾與老師溝通過,老師反映孩子的課堂專注力有所欠缺,經常走神。

  ●大三學生小郭

  “速成”“搶跑”透支了學習力

  小郭是大學三年級的學生,提前學習並沒有讓他在後期的學習中感受到有優勢。從小,父母就給他報了各種補習班。每年暑假,小郭基本會參加兩到四週的課程學習,課程內容基本是下一學期的主要科目,提前把知識點快速過完。

  “我覺得這種‘速成’‘搶跑’,透支了我的學習力,也掩蓋了查缺補漏的機會。不知道什麼會,什麼不會,課堂上講的感覺都會,但是一考試就感覺都不會。”小郭反思後認為,歸根結底還是小時候的基礎沒有打牢。這個基礎並不是指某個知識點的缺失,而是思維的固化。當一個人習慣了“喂”到嘴邊的知識點,就忽視了自主思考和延伸。久而久之,就很難再恢復起來。

  對於小郭的感受,張浩深有同感。他小時候也上過學前班,如今已是一名小學語文老師。他解釋道,小學階段最重要的還是習慣的養成。其實,翻看小學的課本,課程難度説不上有多大,大多是 啟發性的,淺嘗輒止的內容,其目的仍在於培養孩子的創新思維、規則意識、情感表達、邏輯推理等基礎能力。“就像是在搭建萬丈高樓,地基必須打牢打穩。千萬別讓孩子的學習成了‘夾生飯’。”張浩説。pagebreak

 ●小學老師菲菲

  在學業上搶跑短期有效但弊大於利

  進入小學前,孩子需要銜接嗎?對此,在海淀一所小學任職的菲菲老師給出肯定的答覆:“小學一年級是孩子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進入小學,孩子會面臨著完全不一樣的挑戰。這些挑戰不僅是身體上的,也是心理上的。單單是適應在教室中聆聽一整節課程,這一點對於小朋友們來説,就已經夠不容易的了。”

  相比幼兒園而言,小學的時間安排更加緊湊,而且無論是外界傳遞的還是孩子內心的要求,孩子們可能會第一次感受到學業的壓力。菲菲老師説,“這些變化,也許會讓孩子無所適從。因此我們建議家長提前幫助孩子做好心理預期,適當調整生活節奏,以適應小學階段的種種變化。”

  但是,菲菲老師著重強調,站在任課教師的角度來説,並不希望孩子們提前學習課本知識。一方面,低年級的課本內容並不難,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説,一般是完全可以吸收的;另一方面,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説,可以説成績並不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目的是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從而養成良好的內在品質,這一點至關重要,是能讓孩子受益終身的寶貴財富。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充滿了好奇心,好奇正是驅動他們獲取知識的有力支撐。而提前學習課程,破壞的正是對孩子來説最為重要的求知欲。同時,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也是不耐煩的,他們急切地想要嘗試了解新事物,重復學習只會讓他們不再專注于課堂,甚至在潛意識中埋下‘上課不重要’的種子,其危害遠比想象中的大。”菲菲老師&&,她已經帶過7屆孩子,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皆有,有一些孩子錶現出後勁不足。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了解後,其實並不是孩子不聰明,而是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在學業上‘搶跑’,雖然短期有效果,但錯過了孩子最重要的習慣養成階段,弊大於利。”

  ●心理諮詢師丁昱煜

  貿然干預錯失孩子成長關鍵環節

  “家長們重視幼小銜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丁昱煜是一名17歲高中生的母親,也是一名資深心理諮詢師。她&&,家長們希望孩子在起跑時有一個“開門紅”,是人之常情。“幼小銜接是有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明白銜接什麼。”

  “孩子的成長有一定的自然規律,貿然干預,容易錯失孩子成長的關鍵環節。”丁昱煜提到,在教育學領域有一個很重要的理論——埃裏克森的發展心理學八階段理論,他把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劃分為八個階段,強調人格養成在生理上的規律。其中第四個階段提到,學齡期(對應小學階段)的任務是發展出勤奮的品質,不斷獲得自我價值感,內驅力也就生發成長起來,一味地“搶跑”學業,會影響孩子自身的勤奮養成,破壞孩子學習的內驅力。

  此外,孩子每個年齡段對應的能力也有差別。“我們國家的教育體系,讓孩子6歲入學,是有科學依據的。低於這個年齡,孩子大腦還沒有發育到這個階段。”丁昱煜説,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將兒童的認知發展分為四階段,一般到了7歲左右才能進入具體運算階段,也才能發展出邏輯的體系。“就以算術為例,5歲左右的孩子一般是用記憶的方式,並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邏輯。而上了幼小銜接班的孩子,學完以後還要再重新學一遍,孩子從內心沒有真正想學習,也就錯失了孩子的成長機會。”

  建議

  讓孩子提前了解小學生活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地幫助孩子幼小銜接?

  丁昱煜也提出了一些建議,可以讓認識的朋友家的低年級孩子來一起玩,讓孩子提前了解小學生活。同時,也可以為孩子做好心理上的過渡,比如有的家長提前購買了學區房,但是沒有住,那麼可以提前住過去,熟悉周邊環境;或者是帶著孩子一起佈置房間,準備文具,整理書包等,鼓勵孩子勇敢邁向新階段。

  此外,幼升小前的銜接階段,對家長自己來説也是一個成長的契機,可以在這個時間思考一下教育孩子的方向和目標,未來想讓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借此來梳理一下家庭的教育觀。“把目光放長遠,不要只看一年級二年級成績,當你的眼光看得足夠遠,很多問題的答案已是不言自明。”丁昱煜説。(記者 王可心)

【糾錯】 【責任編輯:王琦】